越南当年申请国名其实耍了小心机,本来挨着广西,他们一直有野望,想通过歪门领有两广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 1802年,阮福映打败西山朝,建立阮朝,实现越南的统一,然而,国内的局势并未完全稳定,外部的威胁也不容忽视,为了巩固统治,阮福映急于向清朝请求册封新国号,借以获得合法性,越南当时是清朝的藩属国,国号需要由宗主国认可,此前清朝一直称越南为“安南”,但阮福映认为这个名称过于局限,无法体现自己的抱负,于是提出改称“南越”。 “南越”这一名称并非随意选择,它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南越国,南越国是秦汉时期由赵佗建立的政权,其疆域包括今天的广东、广西、海南以及越南北部,这一名称不仅带有历史的象征意义,也隐含着对更广阔地域的诉求,阮福映试图通过这一名称,暗示自己继承了南越国的正统地位,模糊中越边界,为未来可能的扩张埋下伏笔。 清朝嘉庆帝在接到阮福映的奏折后,迅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南越国的历史疆域涵盖了清朝的广东和广西,这两个地区是清朝的重要领土,嘉庆帝认为,如果允许阮朝使用“南越”这一国号,不仅会引发地缘争议,还可能为越南提供以历史为借口的扩张依据,为了避免这一情况,嘉庆帝采纳了广西巡抚的建议,将“南越”改为“越南”,这一改动既保留了“越”字,给阮福映留足面子,又通过“南”字明确划定了地域范围,表明阮朝的领土仅限于百越之南,与清朝的两广地区毫无关联。 阮福映最终接受了“越南”这一国号,但他的扩张意图并未因此停止,阮朝历史上多次试图通过边境政策和文化宣传为北扩计划创造条件,阮福映在修订《大南实录》时,刻意将赵佗的南越国描述为越南的历史起源,并将赵佗称为“越南的祖先”,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强化越南与南越国的历史联系,此外,阮朝在广西边境地区进行了多项军事部署,包括囤积粮草、训练士兵等,以增强对边境的控制。 与此同时,阮福映也积极向南扩张,在统一越南后,他迅速派兵进入柬埔寨,迫使柬埔寨成为附庸国,并在金边修筑城池,进一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,在西部,阮朝与暹罗争夺老挝的控制权,最终将国界推进至湄公河流域,这些行动反映出阮朝在巩固国内统治后,将目光投向了对外扩张。 清朝对阮朝的扩张意图保持高度警惕,嘉庆帝下令两广总督定期上报越南的动向,并在广西边境增派兵力,加强防御,清朝的这一系列举措有效遏制了阮朝的北扩计划,确保了两广地区的安全与稳定,此外,尽管阮朝在1839年将国号改为“大南”,并自称“大南帝国”,清朝仍坚持使用“越南”这一名称,明确其藩属国的地位,防止阮朝试图通过更改国号提升国际地位。 阮朝的扩张政策不仅表现在军事行动上,也体现在文化与历史的宣传中,阮朝统治者试图通过修订历史、塑造文化认同,为其领土诉求提供合法性,在清朝的强力防范下,阮朝的北扩计划未能实现,尽管如此,阮朝的这些举措展现了其对领土扩张的长期渴望,也为中越两国的历史关系增添了复杂性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