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灭北汉大游击战略:烧杀抢诱 北宋建隆元年(公元960年)八月,后周旧臣昭义节度使李筠不服气赵匡胤黄袍加身这事儿。 起兵要和新建立的北宋不费口舌刀枪相见。 对后周旧臣们的起义,赵匡胤心里犯虚,毕竟大哥世宗皇帝刚离世不久,就欺负人家孤儿寡母,不厚道确实不厚道。 对这些不论嫉妒自己也罢想学自己黄袍加身的也行都得赶快扑灭,不然到处起火,浇不过来,这黄袍得烧成个渣渣。 费了很大力气,把李筠收拾完,长舒口气心情放松那刻心里来了想法:昭义镇距离顽固的北汉根据地晋阳很近,俗话说势如破竹,顺道把顽抗最厉害的破了得了。 胜利不会冲昏每个人的头脑,总有人是清醒的。 忠武节度使张永德劝赵匡胤:太原兵虽少却彪悍,关键还有契丹当外援,我们仓促出兵估计拿不下来。我觉得应该每年派出游击部队骚扰北汉,让北汉不能正常从事农业生产。再搞搞离间活动,挑拨契丹和北汉关系,最后拿下北汉。 张永德的建议总结起来就是打游击,磨个半瘫,再打成全死。 北宋的游击是全方位立体综合性活动:烧杀抢诱。 解释:烧城,杀兵,抢人,诱降。 定好调调干就行了。 同年九月,李继勋攻入北汉境内,烧了平遥县,掳掠大量财物和百姓。 乾德元年(公元963年)七月,王全斌、曹彬等人俘获数千人;八月进行二次打击,招降将领王超等一千八百人,连续击败大将蔚进、郝贵超等人,占领乐平。 开宝九年(公元976年)十月,镇州巡检郭进攻占寿阳县,一焚了之,俘虏九千人。 对俘虏来的北汉百姓,宋廷也开展“助力生活,温暖人心”行动。 建隆三年(公元962年),将北汉投降百姓迁徙到邢州和洺州,并按人口给粮食。 开宝二年(公元969年),赵匡胤虽伐北汉兵败,将俘获的万余家北汉百姓迁入山东与河南生活,并发放粮食。 除了枪杆子,北宋舆论战并行,对两国边境的城寨发传单招降:分遣人入北汉界招谕将吏兵民,苟能去逆效顺,当倍加安抚。卑职者命以高秩,假摄者授 以正员。 总结招降策略:给更多钱给高的官。 明白人都明白,跟随北汉抵抗北宋基本没前途,趁现在人家愿意接手里有资本搞个利益最大化才是正事儿。 从乾德五年到太平兴国二年,石盆寨等多个北汉军寨都主动投降北宋,这些军寨投降为北宋后期禁军铺平道路,不是逻辑道路,是实实在在的物理道路。 北宋通过大游击战略,形成了跬步至千里,小流成江海效果,北汉经济和军事遭到毁灭性打击,出现了“国用日削”局面。 虽然赵匡胤数次灭北汉行动失败,可最终北汉衰败引发灭亡质变,这个果实被车神赵二拿到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