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造船速度很快,但美国专家提醒,全世界都被中国骗了,中国真正厉害的其实另有隐藏底牌。 要知道这年头谁都能夸两句中国船厂 “下饺子”,可新美国安全中心的专家托马斯・舒加特却急着提醒:别光看速度,中国藏着的真家伙才吓人。 这话还真没瞎说,就拿号称 “海上超级冷冻车” 的 LNG 船来说,早年间咱们真是被卡得没脾气。这船要装零下 163 度的液化天然气,差一丝一毫就可能炸成火球,能扛住极寒的殷瓦钢以前全被日本、韩国攥着,法国还握着独家专利。想造艘船?得先揣着现金求人家卖钢,就算给钱还得排大半年队等产能,光这一项就把利润削去大半。 可现在再看,沪东中华造船厂 10 月底两天就交了两艘第五代 LNG 船,一艘船装的气够上海人用半个月。秘密就在咱们自己的钢材上,宝钢早就突破了殷瓦钢技术,不仅能自主生产,连焊接精度都比日韩的老技术还高。 更要命的是建造速度,从以前的 30 多个月造一艘,硬生生砍到了 17 个月,现在手里攥着 50 多艘订单,还同时在建 24 艘,全年要交 11 艘的量让韩国船厂急得跳脚。 光有钢材还不够,船上的 “心脏” 以前也被卡脖子。LNG 船里的低温潜液泵得泡在零下 162 度的液气里连续工作 24000 小时,轴承还得自润滑,以前全靠美国、日本进口,一台就要上千万。 可宁夏天利丰联合上海交大建了国内首个低温装备研发中心,现在国产泵不仅造出来了,部分指标还比进口的好,直接把设备成本砍了一半还多。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,中国真正的底气藏在产业链里。造船可是 “综合工业之冠”,牵连 50 多个行业上百万个零件,以前关键部件全靠进口时,3 年造一艘客滚船都算快的。现在广船国际的双燃料客滚船,从减摇鳍到防火门全是国产货,国产化率直奔百分之百,一年能造 5 艘,近三年收入每年涨 14%。 就说 LNG 船的配套,全国 135 家相关企业挤在 10 个省份,光上海、江苏就占了 117 家,形成了别人抄不来的产业集群,新西兰船东就是奔着这全链条能力来下单的。 更绝的是咱们踩准了全球减排的节奏,国际海事组织喊着 2050 年航运净零排放,中国早早就布局绿色船舶,2024 年新接的绿色船舶订单占了全球 78.5%,从 LNG 动力到甲醇、液氢燃料全能造。 沪东中华今年 80% 的订单都是绿色船型,利润率飙到 9.71%,创了十年新高。反观欧洲,商船产量才占全球 5%,美国更是接近于零,想跟中国抢订单,连配套的绿色设备都造不出来。 美国专家之所以急着喊 “被骗了”,其实是自家造船业太不争气。美国造船厂现在就靠海军一个客户,工人不够、干船坞不足,关键零件供应商就那么几家,旧潜艇修都修不及时。前海军少将安德森都承认,中国商用造船给军工搭了大平台,美国却得政府单打独斗扛成本。 2025 年前三季度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全是全球第一,新接订单占 67.3%,手持订单占 65.2%,出口金额都超 401 亿美元了,这哪是靠速度堆出来的? 说白了,中国造船的 “钩子” 是速度,真正的 “底牌” 是技术突破、全产业链韧性和绿色布局的组合拳。以前被卡脖子时,咱们埋头啃硬骨头;现在轮到别人着急,韩国拼了命想保住高端市场,欧洲只能凑活分点残羹。 那些曾经嘲笑 “中国只会造便宜船” 的人,现在终于看清了:能把 “综合工业之冠” 玩得这么转,靠的从来不是急功近利的速度,而是藏在背后的真功夫。这就像下棋,别人还在盯着卒子,咱们早就把车马炮摆好了阵势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