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27年,毛泽东被捕后,在押去处死路上,突然对一名团丁说:“老哥,我腿疼,伤筋

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-11-11 14:17:42

1927年,毛泽东被捕后,在押去处死路上,突然对一名团丁说:“老哥,我腿疼,伤筋了!”团丁走近后,毛主席凑团丁耳边说了一句话,竟靠着机智逃走了。   如今浏阳 “毛泽东脱险处” 石碑旁,游客读碑文时,很少有人知道,当年是潘心源舍命救了毛泽东。   1927 年 9 月,潘心源以浏阳县委书记身份,带着借来的银圆,陪毛泽东往铜鼓赶,要去领导秋收起义。   出发前,潘心源已在浏阳组织起数万农军,还帮毛泽东联络各地党员,为起义打下基础,忙得几天没合眼。   走到张家坊时,突然遇上民团盘查,潘心源刚想解释,团丁就把枪口对准毛泽东:“这人看着像共党!” 他立马上前打圆场:“这是我生意上的朋友,不是共党”,可团丁不听,还是把两人一起押走,要送总部处决。   路上,毛泽东悄悄对潘心源说 “得想办法脱身”,潘心源点头,眼睛盯着路边的茅草和远处的山路,在心里盘算。   离处决点只剩二百米,毛泽东故意喊腿伤,潘心源趁机观察团丁:大多是当地农民,眼里透着不情愿,只想要钱。   毛泽东撒出银圆时,潘心源立刻冲上前,拦住要追的团丁:“你们青天白日抢钱,我要去团防总局告你们!” 他边喊边朝反方向跑,还故意喊 “老板等等我”,把团丁的注意力全引到自己身上,给毛泽东争取时间。   团丁果然追着潘心源跑,有人开枪,子弹擦着他的胳膊过,他却没停,一直跑了两里地,才甩开追兵。   而毛泽东趁机钻进茅草,躲到水塘边,直到天黑才出来,后来他说 “没有潘心源,我那天就危险了”。   潘心源甩开追兵后,没敢歇,又绕路往铜鼓赶,怕毛泽东找不到队伍,还得把起义的事交代清楚。   他一路上躲躲藏藏,饿了就啃野果,渴了就喝山泉水,胳膊上的伤口流着血,也顾不上包扎,一心想着赶路。   赶到铜鼓时,毛泽东刚到不久,正跟工农革命军第三团的同志开会,潘心源一进门,就瘫坐在地上,累得说不出话。   休息了半天,潘心源就开始汇报浏阳农军的情况:“农军已准备好,就等起义命令,随时能配合行动”。   秋收起义打响后,潘心源带着浏阳农军攻打浏阳县城,牵制了大量敌军,给主力部队减轻了压力,立了大功。   起义受挫后,潘心源又在浏阳坚持游击斗争,收拢失散的同志,还重建了县委,让革命火种在当地延续。   1928 年,潘心源去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,还带去了毛泽东关于根据地建设的想法,让中央更了解井冈山的情况。   后来他又奉命去广东开展工作,在那里发展党员,建立党组织,还领导了几次武装斗争,给敌人造成打击。   1931 年,潘心源在广东领导起义时,不幸被捕,敌人对他严刑拷打,要他说出党员名单,他却始终没开口。   牺牲前,他还喊着 “共产党万岁”,年仅 27 岁,直到 1950 年,毛泽东派人寻找,才知道他早已牺牲,追授他革命烈士。   而毛泽东一直没忘潘心源的功劳,延安时期跟同志们聊天,还常提起:“当年在浏阳,潘心源同志救了我,是个好同志”。   他还特意嘱咐工作人员,要照顾好潘心源的家人,不能让英雄的亲人受委屈,体现出对战友的深厚情谊。   如今,在潘心源的家乡浏阳,也立起了他的纪念碑,每年都有群众来扫墓,缅怀这位舍命救同志的革命烈士。   “毛泽东脱险处” 的石碑和潘心源的纪念碑遥遥相对,见证着两位革命同志在危难时刻的生死情谊,也见证着那段艰难却热血的岁月。   这些年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潘心源的贡献,历史学者还专门研究他的革命经历,把他的故事写进书里,让更多人知道。   正是因为有潘心源这样舍生忘死的同志,中国革命才能在绝境中不断前进,他们的贡献,永远不该被忘记,永远值得我们缅怀。   主要信源:(上观新闻——毛泽东“唯一一次被捕”后,发生了什么事情)

0 阅读:93
锴锐说科技文化

锴锐说科技文化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