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鲜想买中国的歼10CE战斗机被拒,为啥中国不卖给朝鲜呢?这么说吧,不是不想卖,而是不能卖。 中朝两国那份老交情,上世纪五十年代抗美援朝开始,就跟亲兄弟似的,边境线上山山水水连成一片。中国一直把半岛稳定当自家事儿,多次在联合国安理会发声,推动对话解决核问题。朝鲜空军装备呢,大多是上世纪的米格系列,性能跟不上趟儿,巡逻时总觉得底气不足。周边国家空军换代快,F-35、阵风满天飞,朝鲜自然眼热,想升级换新。 据2025年10月的一些报道,朝鲜那边确实表达过采购歼10CE的意向。这款战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半主力,外贸版CE型出口巴基斯坦后,实战中表现亮眼,击落过印度阵风,国际上轰动。朝鲜希望引进,能提升空中防御,维护边境安全。消息一出,外界议论纷纷,有人说这是中朝军贸合作的信号,也有人猜会不会打破东北亚平衡。 中国这边呢,从来没把老朋友晾一边。外交渠道上,双方沟通顺畅,非军事援助也没断过,粮食、医疗物资年年准时到账。但军售这事儿,不光是两国间的事儿,得看国际大环境。联合国安理会2006年10月通过第1718号决议,对朝鲜核试后启动武器禁运,明确禁售战斗机等重型装备。后来2009年第1874号、2016年第2270号、2017年第2371号决议,一层层加码,覆盖从飞机到零部件的全链条。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,带头执行这些规定,在纽约总部会议上,代表们反复强调合规的重要性。 这不是中国想推脱,而是真有义务在身。违反了,不光丢面子,还会影响全球反扩散努力。中国军贸出口,向来挑剔,歼10CE卖给巴基斯坦、印尼这些伙伴,是因为他们没禁运标签,还能稳住地区局势。朝鲜情况特殊,国际制裁锁得死死的,任何转让都可能被视为违规。2010年就有类似事儿,朝鲜求购J-10,当时中方就婉拒了,现在重提旧事儿,道理还是一样。 再说技术层面,歼10CE可不是街边小摊货。它装的有源相控阵雷达,能远距离锁定目标,涡扇10B发动机推力强劲,航电系统集成多项自主创新。这些核心技术,是中国军工几十年心血,研发时工程师们啃了多少硬骨头。出口风险大,万一技术外泄,被逆向破解,参数全曝光,对手据此开发反制手段,中国国防底线就晃荡了。尤其是东北亚,军事敏感度高,美韩空军基地雷达天天转,引进先进战机容易引发军备竞赛,黄海上空巡逻机增多,紧张氛围升级。 中国拒绝,不是冷冰冰的官僚作风,而是深思熟虑的担当。维护国际信誉,守住技术命脉,还能保住半岛调解者的中立位置。想想看,中国在六方会谈中出力不少,推动无核化进程,就是为了让大家过太平日子。军售从不是简单买卖,得算长远账。短期卖了飞机,换来一时热闹,长远看,地区不稳、技术流失,损失更大。 对朝鲜来说,这事儿虽遗憾,但也算倒逼自强。空军现有机型升级是正道,专注本土研发,优化电子系统,提升作战效能。国际社会也看在眼里,中国的一贯立场,有助于重启对话。2025年上半年,半岛事务又有新动静,各方呼吁恢复谈判,中国乐见其成,继续发挥桥梁作用。 话说回来,这拒绝背后,是中国军贸的底线思维。歼10CE出口巴基斯坦,帮铁杆兄弟守家;卖给印尼,推动东南亚合作。但对朝鲜,制裁是硬杠,技术安全是红线,平衡是底线。接地气点说,就跟自家孩子买玩具似的,想给最好,但得看场合和规矩。乱来,伤了和气,还得挨板子。中国选择稳扎稳打,既对得起老朋友,也对得起国际大家庭。 大国责任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得掂量分量。中国军工从跟跑到并跑,歼10系列就是骄傲。但骄傲归骄傲,出口得服务和平发展。拒绝朝鲜采购,表面看是“不能卖”,骨子里是守护东北亚蓝天。未来,半岛问题还得靠谈,靠互信。中国会继续援助民生,推动经济合作,让中朝友谊在新时代开新花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