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月亮]为什么中国军事如此强大了却不怎么喜欢展示实力呢?说白了,中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把这个“狂暴”民族的武力值封印起来,现在居然有人想打开这个封印。中华民族,特别是汉族,那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“战争”机器。这个民族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就是不停的打仗!打仗!打仗! 说起中国军事为什么这么牛却总藏着掖着不爱秀肌肉,得从根子上说起。夏商周时候,部落间抢地盘抢水源,动不动就车马阵列干架。秦国统一六国,王翦带兵坑了赵国四十万降卒,那场面想想都渗人,直接奠定了大一统的底子。汉武帝那会儿,更狠,卫青霍去病长驱漠北,匈奴单于的营帐都给端了,疆域一下拉到河西走廊。汉族就这样,一步步从中原小块地儿扩张出去,踩着沙漠、爬过山岭、趟过江河,把周边那些不服气的都收拾服帖了。不是说他们天生好战,而是地大物博的逻辑:谁占了地,谁就吃饱饭,谁就活得长。 春秋战国那段,诸侯国打得头破血流,孙子就看出来了,光靠蛮力拼不过,得用脑子。《孙子兵法》里头那句“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”,听着多接地气?就是说,最高明的打法不是真刀真枪上,而是先算计对方的弱点,外交拉拢、情报渗透、后勤掐断,让对手自己崩盘。孙子这书出在齐国稷下学宫那会儿,背景就是小国夹缝求生,大国欺负人。汉族人后来吃透了这套,从秦汉到唐宋,边疆开拓多半是先派使者谈条件,不行再动兵。像班超出使西域,带三十六人就震住了各国王,丝路一下通了。明朝郑和下西洋,船队浩浩荡荡去印太,带回去的不是战利品,而是贡品和贸易线。这不是侵略,是用实力换影响力。历史上,汉族王朝衰了,周边民族就反扑,但汉人总能卷土重来,朱元璋推翻元朝,收复失地,就是活例子。说白了,这民族的战争机器不是为打而打,而是为稳住家底、扩大饭碗。 转到现代,这机器被封印了,新中国成立后那几十年开始苦哈哈的建设。解放战争结束,军队转头搞生产,修铁路、开荒地、建工厂。五十年代开始,军事现代化起步,学苏联搞重工业,坦克飞机从零造起。七十年代改革开放,经济起飞,军费跟着水涨船高。现在中国军队是世界头号陆军,海军有航母编队,空军歼-20隐身机满天飞,导弹部队东风系列能打到哪儿谁都知道。但为啥不爱秀?简单,国际规矩变了。二战后,联合国宪章明文禁侵略战争,谁先动手谁挨骂。冷战结束,美国一家独大,推“民主”当挡箭牌,中国要是高调炫武,就给人家抓把柄。加上经济优先,十三亿人得吃饭,得出口,得建高铁建5G,军费再多也得花在民生上。国防白皮书里头反复说“积极防御”,意思是家里挨打才还手,不主动出击。这套战略从邓公那会儿定调,藏锋养气,先富起来再说。 低调不是软弱,是聪明。看看南海,岛礁上建了跑道、雷达,但没派航母天天巡。台海那边,解放军军演常态化,飞机舰艇绕岛,但从不越红线。台湾地区防务部天天喊“不对称作战”,买美制武器,但大陆导弹覆盖全岛,谁先动手谁吃亏。国际上,俄乌冲突闹得鸡飞狗跳,中国站队中立,卖中立货,拉拢欧洲拉美,这不比硬刚强?中东那堆事儿,伊朗以色列互怼,中国只管能源通道不堵塞。军事强大是底牌,低调是玩法。历史上,汉族王朝最牛的时候往往是内修外和,唐太宗贞观之治。武则天那段,周朝对外动兵有几次胜有败,比如王孝杰对吐蕃失利,损失不小,但她主政期整体疆域没缩。现代中国学聪明了,几十年不打大仗,军队从百万百万精简成专业化部队,信息化、联合作战拉满。有人总想戳破这层纸,喊着“展示实力”去收台湾、打菲律宾啥的。说实话,这思路太浅。南海仲裁案后,中国建人工岛,但没开第一枪。低调策略是孙子传承:上兵伐谋,外交、经济、文化齐上阵,让对手自己服软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