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式拉动GDP:救护车把骑自行车的人给撞了,然后拉去医院,最后找被撞的人要180

文史啊旺 2025-11-11 19:48:54

美式拉动GDP:救护车把骑自行车的人给撞了,然后拉去医院,最后找被撞的人要1800美元救护车的费用。你看美国效率多高,没有业务就主动制造业务,主打一个主观能动性拉满。 救护车服务在美国大多是私营或半私营的,消防局管的部分也得自负盈亏。没活儿干?没事,自己“创造”一个。数据显示,全美每年有上百万起救护车相关事故,其中不少涉及收费争议。像这种,肇事还收费的案例虽少见,但根子在系统设计上。紧急医疗服务(EMS)费用高得离谱,一趟短途转运动辄上千刀,长途能破万。为什么?因为没全国统一医保覆盖,靠私人保险或自掏腰包。结果呢,穷人出事儿不敢叫车,富人叫了也心疼。联邦数据表明,2023年美国医疗支出占GDP的17.3%,其中交通急救占一小块,但连锁反应大:事故→治疗→账单→保险涨价→更多人买保险→经济循环。 拿霍施来说,他的自行车毁了,得买新的,估计几百刀。复健课一节上百,握力训练仪得额外花钱。保险公司付了账单,但把成本摊到所有投保人头上,保费普涨。消防队收了钱,运营成本cover了,员工工资发了,设备维护跟上了。医院呢?X光、缝合、止痛药,全算进账。整个过程,钱没少谁的,只是从受害人兜里绕一圈,流向各路机构。经济学家哈耶克那套自由市场理论,在这儿体现得淋漓尽致:主观能动性拉满,没需求就制造需求,市场自愈。可现实是,普通人成了炮灰。类似案子不少,2023年加州有个司机被警车撞了,送医后账单两万多,起诉后才部分退款。纽约一例,救护车超速撞行人,受害人付了三千转运费,法院判了但拖了三年。 美国的急救收费模式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 deregulate 浪潮,本意是鼓励竞争,结果费用飙升。国会研究服务局报告指出,私营EMS公司平均收费是公立的两倍,穷困地区覆盖率低。霍施住的雷尼尔是小城,人口不到两千,消防队预算紧巴巴,靠这种“自力更生”维持。疫情后,EMS短缺更严重,2024年全国救护车响应时间平均延长20%,但收费没降。拜登政府推的医保改革卡在国会,共和党那边死守市场化,民主党想扩覆盖又被成本吓退。结果,2025年预算案里,医疗补助拨款只涨了3%,远赶不上通胀。 这套体系的荒诞不只在收费,还在预防缺失。霍施是退休工人,早年干体力活,膝盖有点毛病,但坚持骑车健身,血压控制得稳。事故前,他每周骑几十英里,社区俱乐部成员,生活规律。可一撞,握力弱了,髋痛反复,骑行计划泡汤。起诉书里提了这些细节,不是为了博同情,而是证明长期影响:未来医疗5万不是白估的。保险公司Allstate是老玩家,资产上千亿,但对这类小案子照样推三阻四。他们的underinsured motorist 条款本该覆盖这类,但实际执行时总找茬,拖延赔付。从经济角度扒拉,这事儿完美诠释了“破坏性创造”。熊彼特理论里,创新驱动增长,但这儿是低级版:事故制造就业,治疗拉动消费,诉讼养律师。

0 阅读:0
文史啊旺

文史啊旺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