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4年10月4日傍晚,1279号美式登陆艇在金门外海掉头,直线冲向厦门海域,

青衫栀幽音 2025-11-11 20:03:10

1964年10月4日傍晚,1279号美式登陆艇在金门外海掉头,直线冲向厦门海域,旗帜倒挂、停在半旗位置,甲板空旷,航速拉满……赵宗礼驾驶海军登陆舰来投诚,获黄金,并授予军衔。  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   赵宗礼出生在山东安丘的一个普通农家,家境清贫,日子虽然清苦,但一家人始终努力维持着温饱,1937年日军侵华,家乡变得动荡不安,赵宗礼随着家人颠沛流离,年纪尚小便学会了在工地、码头、工厂里为生计奔波,岁月的磨砺让他比同龄人更早懂得坚韧与担当。   1946年,赵宗礼在青岛街头被国民党军队强行征募,经过简短训练便被编入海军,初入军营,赵宗礼目睹了部队内部的等级森严与管理混乱,仓库管理岗位虽显平凡,却因物资流通频繁成为矛盾的汇集地,一次军需设备失窃,赵宗礼被当作替罪羊入狱,幸因战事吃紧,半年后被释放,重新归队。   随着局势的变化,赵宗礼随部队转移至台湾,后又被派驻金门,在金门的岁月单调且紧张,坑道生活压抑,思乡之情更是难以排遣,营区里的士兵大都心有余悸,时常有人偷偷收听大陆广播,了解大陆的变化和亲人的消息,广播里的祖国新貌、家书传递和起义的故事,让无数像赵宗礼一样的士兵心生向往。   在金门,赵宗礼逐步成为技术骨干,他先后参加了多项军事技能训练,包括水下作业、远洋驾驶等课程,甚至曾被选派赴美国学习登陆艇操作与维护,长期的技术积累与岗位锻炼,使他对各型舰艇的构造、动力系统、导航设备了如指掌,赵宗礼在轮机员、雷达站等岗位上,不仅积攒了丰富的实操经验,还通过日常观察熟悉了码头的守卫、船只调度及警戒规律,每一次船期记录、每一次巡逻间隙,都是他为将来的行动默默做的准备。   1964年10月,金门港口迎来一次不同寻常的变动,国民党海军高层来访,港口管理一时变得松懈,部分登陆艇失去平日的严密封锁,赵宗礼多年等待的契机终于出现,借着临时无人的空当,他迅速登上编号1279的美式登陆艇,凭借娴熟的操作技巧,顺利启动船只驶离码头,为了掩饰意图,他依照惯常的运输流程,将航线对准外海大舰,待脱离巡逻艇视线后,再调转航向,直奔厦门。   海上航行并不平坦,登陆艇行至途中,主机突现故障,赵宗礼冷静处理,利用衣物固定舵轮,争分夺秒钻进机舱抢修,凭借多年来对机械的了解,他排查出进水原因,排除故障后,重新启动发动机,艇只重新上路时,已逼近厦门水域,赵宗礼将艇尾旗帜倒挂,向岸上传递国际通用的求援与无威胁信号,甲板上空无一人,既消除了对岸的戒备,也避免被误判为突袭,整个行动干净利落。   厦门岸防部队早已发现这艘驶来的登陆艇,经过望远镜细致观察,确认信号无误后,迅速派艇迎接,赵宗礼登陆后,主动表明身份,经过核实,基地对他表现出的勇敢和技术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,不久后,福州军区为赵宗礼举办了欢迎仪式,并授予他人民海军少尉军衔及600两黄金奖励,让他与阔别多年的亲人得以团聚。   赵宗礼带来的不仅是一艘登陆艇,这艘装备了先进通信和导航系统的美式军用船只,为当时的人民海军提供了宝贵的技术资料,艇上配备的LORAN导航与AN/PRC-10通信设备,被海军研究所拆解分析,直接推动了三款舰艇定位系统的技术革新,赵宗礼也被安排参与技术培训与装备改进,将多年积累的操作经验倾囊相授,成为部队不可多得的技术骨干。   在人民海军服役期间,赵宗礼始终保持谦逊与踏实,无论是在一线技术岗位,还是参与舰艇改装项目,他都全力以赴,凭借过硬的本领逐步成长为团级干部,赵宗礼不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同事的尊重,也用技术贡献回馈了祖国的信任。   赵宗礼的成功归来,对台海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,彼时两岸对峙,基层士兵生活困苦,赵宗礼的经历和待遇在公开报道后,成为激励更多有志之士返回祖国的鲜明范例,大陆方面对归来的官兵不仅给予荣誉和奖励,更重视其技术与经验,类似的起义不断发生,形成了无形的感召力,对台湾军队的士气和管理制度都带来了直接影响。   信息来源:「泉州先生」杨湘贤:行摄六十载 诉尽桑梓情——泉州网

0 阅读:0
青衫栀幽音

青衫栀幽音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