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5年2月8日凌晨,浙江大陈岛的渔民陈阿顺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,国民党军官告诉他,所有人必须在三天内离开,目的地是台湾,陈阿顺愣住了,他家在这座岛上住了五代人,从没想过有一天会离开。 一个月前的1月18日,解放军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就拿下了一江山岛,那座岛离大陈岛只有十几公里,是大陈的门户,一江山岛一失守,大陈岛就像失去了屏障,随时可能被攻下。蒋介石下令撤退,并给这次行动取了个代号叫“金刚计划”。 从2月8日开始,岛上一万多名居民陆续被集中到码头,每个人胸前都别着白布条,上面用毛笔写着姓名和编号,孩子们手里举着青天白日旗,不少老人还拿着蒋介石的画像。码头上哭声一片,很多人不愿意走,但军队端着枪在旁边催促。 陈阿顺家有五口人,他和妻子带着三个孩子,行李只有两个编织袋,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服、一些干粮,还有祖传的香炉,妻子想多带点东西,但军官说船上位置有限,只能带必需品。 登上美国军舰后,船舱里挤满了人,大人们坐在地上,孩子挤在父母怀里,船一开动就遇到了风浪,船舱里的人吐得一塌糊涂,有个老人晕船晕得厉害,一路上都在念叨要回家。 航行了十几个小时后,船在基隆港靠岸,台湾的天气比大陈暖和,但这里的一切对大陈人来说都很陌生,他们被送到各地的“大陈新村”安置,那是一排排简易的平房,每户只有十几平方米,一家五六口人挤在一起。 更难的是生活,大陈人说的是浙江台州话,台湾人听不懂,去菜市场买菜,比划半天才能说清楚,找工作也困难,大陈人世代打渔,但台湾的渔船跟大陈岛的不一样,连捕鱼的方法都不同,很多男人只能去码头当搬运工,女人则去工厂做工。 孩子们在学校也受欺负,同学们听他们说话口音怪,就叫他们“大陈佬”,有个叫陈小妹的女孩因为听不懂国语,上课被老师罚站了一整天,回家后她哭着跟父母说不想上学了。 更让人心痛的是,他们再也回不去了,国民党撤离前,把大陈岛炸了个底朝天,码头被炸毁,水库被炸开,所有渔船都被烧了,岛上还埋了上万颗地雷,房子能烧的烧,能炸的炸,2月13日解放军登岛时,看到的是一片废墟。 在台湾的头几年,很多大陈人夜里都会梦见家乡,陈阿顺常常梦到自己站在自家门口,看着院子里的石榴树,醒来后发现躺在台湾的陋室里,眼泪就流下来了。 不过大陈人很能吃苦,他们在台湾站稳脚跟后,开始做小生意,有人摆摊卖鱼丸,有人开小餐馆,大陈新村里到处都飘着家乡菜的香味,黄鱼汤、蛏子炖蛋、紫菜饼,这些味道把散落各地的大陈人连在一起。 1987年台湾开放探亲后,第一批回大陈岛的老人已经七八十岁了,他们站在码头上,看着重建后的家园,很多人当场就跪下了,陈阿顺那年已经83岁,他找到了自家老房子的位置,院子里的石榴树早就没了,但地基还在。 现在的大陈岛已经成了旅游景点,岛上建起了酒店和餐厅,每年都有台湾的大陈籍老人组团回来看看。 他们走在重建的街道上,指着这里那里跟子孙们讲当年的故事,这些故事里有战争的残酷,有离别的痛苦,也有人在逆境中的坚韧。 如果当年你是大陈岛民,会怎么选?是硬着头皮留下等解放军,还是被迫跟国民党走?评论区聊聊你的理由! 信源:浙江宣传《思归亭下话思归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