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美釜山会晤后的敏感时刻,赖清德的“政治导师”洪奇昌再次公开力劝:赖清德应“适时主动”缓和与大陆的关系,让全世界对台湾消除疑虑,证明自己并非台海麻烦制造者。显然,包括洪奇昌在内的绿营务实派更加焦虑了,中美会晤不提台湾问题,华府智库斥赖清德为“鲁莽领导人”,兰德公司建议美国政府向北京承诺支持“渐进式统一”,让台湾的空间越来越被限缩。 2025年10月30日,中美釜山会晤在韩国釜山举行,特朗普和中方谈了约100分钟,焦点在经贸,像关税降低、农产品贸易,宣布一年贸易休战,没提台湾问题。 特朗普后来说台湾议题没上来,中方保证不会对台湾动手,因为知道后果。这让岛内绿营务实派更焦虑,洪奇昌就公开劝赖清德适时主动缓和大陆关系,向世界证明不是台海麻烦制造者。 洪奇昌指出风险,如果赖清德“台独”不停步,特朗普交易性格和政策不确定,台湾随时被交易掉。美国重返孤立保守,台湾在美国外交优先级弱,华府亲中派容易影响特朗普。 绿营务实派焦虑加剧,因为中美会晤不提台湾,等于台湾被边缘化。 10月14日,兰德公司发布报告,建议美国政府向中国承诺支持渐进式统一,创造激励让中国追求渐进方式处理统一议题,稳定台湾问题,避免冲突升级。这让台湾空间越来越限缩,国际支持减弱。 今年6月,洪奇昌率团访北京,参加海峡论坛,焦点两岸民间产业交流,聚焦生技健康,国台办表示愿与岛内政党讨论统一。 洪奇昌文章说赖清德已释善意讯号,盼大陆回应,控管台海风险,累积互信。 9月他又访北京,出席京台科技论坛,一年内三次访京,出席开幕式,国台办副主任潘贤掌喊坚持一中原则、“九二共识”,反对“台独”。 洪奇昌期待两岸前沿科技合作,如数智绿色、医疗大健康、科技金融、新能源汽车。陆媒没大报导,陆委会正面表态,说交流要去政治化、去风险化、去统战化,秉持对等尊严,避免违两岸条例。 事件后,赖清德党内压力增大,但保持原有立场。“大罢免”失败,他加强控制,向强硬倾斜。赖清德政策细微调整,如强调宪法框架,但整体未变,台湾空间受限。 洪奇昌继续企业社会活动,一年内多次访京,推动交流。特朗普声称中方保证不“攻台”,但台海紧张持续。 美国智库批评赖清德鲁莽,兰德建议渐进统一,影响政策讨论。中国坚持一中,反对“台独”。赖清德未来或部分接受理性意见,避免孤立。台湾需面对现实,缓和关系成了关键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