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民党副主席萧旭岑表示:国民党不接受“一国两制”,两岸都很清楚这个事实,这话的

波览历史 2025-11-12 00:21:33

国民党副主席萧旭岑表示:国民党不接受“一国两制”,两岸都很清楚这个事实, 这话的意思基本上就是个标准答案了,讲清楚了国民党不接受“一国两制”的态度。   萧旭岑的这番表态,看似是国民党对两岸关系的明确立场宣示,实则揭开了这个百年老党内部路线撕裂的遮羞布。   一句“不接受一国两制”背后,藏着的是党内派系的权力博弈、选举利益的精密算计,以及对时代大势的误判。   郑丽文当选党主席后,一边高调宣称“九二共识是两岸和平核心支柱”,一边派萧旭岑释放“拒一国两制”信号,这种矛盾操作的根源,是党内深蓝与中间派的拉扯。   郑丽文的胜选离不开黄复兴党部等深蓝派系支持,必须通过强硬表态巩固基本盘,可同时又要应对朱立伦阵营的牵制。   卸任前的朱立伦仍通过幕僚凌涛发声,坚持“亲美、友日、和陆”的三边路线,文传会主委林宽裕更是直接对外宣称党的战略方向不变。   萧旭岑作为郑丽文团队的核心发声者,其言论更像是平衡派系利益的缓冲垫,既不让深蓝失望,也不彻底得罪中间选民,这种两头讨好的策略,本质上是国民党长期身份认同危机的延续。   这种战略模糊在马英九的表态中早有端倪,2025年6月敦煌文化交流活动上,马英九提出“两岸要和平民主统一”,声称要“尊重台湾民意”,却绝口不提14亿大陆民众的意志。   他引以为傲的执政时期“成果”,不过是借ECFA和两岸直航积累经济红利,却在文化认同上刻意模糊,把中国史塞进世界史教材,实质是“拖统”的另一种表达。   萧旭岑如今的“拒一国两制”,与马英九的“和平民主统一”一脉相承,都是试图在“统一”与“分裂”之间找灰色地带。   但他们却忘了一个中国原则早已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,《开罗宣言》《波茨坦公告》等国际法文件早已将台湾归还中国的事实钉在历史坐标上。   国民党的表态完全脱离了两岸经济深度融合的现实。2025年两岸贸易额突破3500亿美元,大陆依然是台湾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,台商在大陆设立的研发中心数量同比增长65%。   北京服贸会上,36家台企带来二百余种展品,英业达集团的AI骨骼检测设备、美亚生物的美妆产品,都在大陆市场收获颇丰。   高雄台胞李东恩在重庆深耕“地摊经济”近20年,如今不仅成为文旅推荐官,还通过短视频平台促成两岸美食交流,这样的民间融合案例每天都在发生。   萧旭岑口中的“保留军队、外交权”,对台商台胞而言毫无意义,他们更关心的是两岸货运是否通畅、投资是否有保障,而非政客口中的意识形态口号。   台湾民众的真实诉求,早已被国民党的政治算计抛在脑后。最新民调显示,88%的台湾受访者主张两岸必须维持沟通,63%的人不满意赖清德处理两岸关系的表现,仅28.2%赞成增加军购预算。   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看清,民进党“抗中保台”只会让台湾陷入地缘政治漩涡,而国民党的模糊立场同样无法带来真正的和平。   萧旭岑的言论刻意回避这些核心诉求,转而炒作意识形态对立,本质上是对民意的漠视。   外部势力的干预,让国民党的路线抉择更加被动,美国众议院通过的《台湾国际团结法案》,妄图否定联合国2758号决议,为“法理台独”开路,这种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,却被国民党部分人士视为“向大陆施压”的筹码。   可事实证明,美国的支持从来都是有偿的,2025年台湾防务预算已增至GDP的3.32%,高达9495亿元新台币,这些资金本可用于改善教育医疗,却要用来购买美国的残次武器。   郑丽文曾批评民进党“充当地缘政治牺牲者”,可萧旭岑“保留军队”的言论,却在无形中迎合了美国“以台制华”的战略,让台湾陷入更危险的境地。   萧旭岑的表态还暴露了国民党对“一国两制”的深层误解,他们将“一国两制”简单等同于“港澳模式”,却忽视了大陆反复强调的“两岸同胞心灵契合”的核心内涵,忽视了这一方针为台湾预留的巨大弹性空间。   大陆始终以最大诚意推动和平统一,2025年上半年两岸往来已达250万人次,各项惠台政策持续落地,这些实际行动远比口号更有说服力。   国民党执着于“额外特权”的诉求,本质上是对国家主权不可分割原则的认知偏差,更是对两岸同胞共同利益的损害。   两岸融合的大势早已不可逆转,从台企扎根大陆产业链,到台胞在大陆实现创业梦想;从民间交流的热络,到经贸合作的深化。   这些真实发生的故事,都在诉说着血浓于水的亲情。萧旭岑的言论或许能在短期内搅动舆论,但终究挡不住历史潮流。   国民党如果继续沉迷于派系斗争和选举算计,用模糊的两岸政策消耗民众信任,最终只会被时代抛弃。  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,来评论区聊聊。  

0 阅读:64
波览历史

波览历史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