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,和一位日本朋友聊天,他透露了一个令人诧异的消息!   11月7日,日

幻竹论明渊纪事录 2025-11-12 10:41:36

昨晚,和一位日本朋友聊天,他透露了一个令人诧异的消息!   11 月 7 日,日本农相铃木宪和特意开了场记者会,拿着一份发货单笑得合不拢嘴 —— 就在两天前,6 吨北海道产的冷冻扇贝已经装上货轮,朝着中国出发了。   没过几天,青森县的数百公斤盐渍海参也紧随其后,成了两年多来首批重返中国市场的日本水产品。这架势,活像久旱逢甘霖的庄稼人,逮着点希望就使劲吆喝。   但这 “甘霖” 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更不是日本求来的。要知道,2023 年 8 月日本不顾反对,硬把福岛核污染水排进太平洋,咱们海关当天就下了禁令,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。   直到今年 6 月,海关总署才发公告 “松口”,但条件卡得死死的:福岛、东京都等 10 个高风险都县的产品一律排除,企业得重新注册,发货时必须带齐卫生证书、放射性检测报告和产区证明,咱们海关还要逐批严格检查,有一点问题立刻叫停。   说白了,恢复进口是看在监测结果没问题、日方承诺保障安全的份上,主动权从头到尾都在咱们手里。   日本为啥这么上赶着?答案就俩字:依赖。虽说有报道说 2022 年中国占日本水产品出口的 22.5%,但懂行的都知道,对北海道扇贝、青森海参这些高价值品类来说,中国市场的分量远超这个数 —— 之前有数据说中国占日本水产品出口的 42%,这话一点不夸张。   禁令一落地,日本水产行业直接被抽了 “主心骨”:2022 年对华出口还 871 亿日元呢,到 2024 年初就只剩 61 亿日元,后来干脆跌得几乎清零,暴跌幅度直逼 99.3%。   这暴跌可不是冷冰冰的数字,是北海道渔民的饭碗。北海道喷火湾的养殖户佐藤之前接受采访时就说,他家 80% 的扇贝都卖去中国,禁令下来后,一船船扇贝堆在码头没人要。   日本政府喊着 “出口转内销”,结果全国扇贝一下子多了三成,价格直接砸跌 30%,3S 级小扇贝压根卖不上价,养殖户连本钱都收不回。更惨的是加工企业,东京湾有家做扇贝柱的厂子,之前天天给中国电商供货,禁令后订单全黄,工人从 80 人裁到 20 人,老板愁得头发都白了,直言 “真是无路可走”。   为了活命,日本只能硬着头皮找下家,美国成了临时 “接盘侠”。可这 “接盘” 根本是赔本赚吆喝:2025 年 1 月北海道扇贝对美出口价涨到每公斤 5111 日元,比禁令前涨了 89%,看似赚了,实则全是泡沫 —— 中间商囤货炒作,2L 级大扇贝甚至炒到每公斤 1 万日元,比 2019 年贵了 3 倍多。   为了供美国市场,养殖户拼命延长养殖周期,结果扇贝平均规格反而小了 8%,海里的资源都快透支了。东南亚市场更指望不上,初级加工品出口跌了 39%,全被泰国抢了生意。这时候他们才明白,中国市场不只是 “买家”,更是能稳住价格、消化产能的 “压舱石”,根本没法替代。   所以这次中国一松口,日本简直是 “跑步接单”。APEC 峰会上,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专门找中方谈了 30 分钟,把恢复水产出口当成首要诉求,没想到 5 天后扇贝就发货了,效率高得反常。   但别以为日本有多风光,现在近 700 家日企挤着申请对华出口资格,俩月过去也就 3 家拿到 “入场券”,每一批货都得带着日方的检测报告,咱们海关还要二次核查。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早把话说透了:恢复进口是看在监测没问题的份上,要是发现风险,立马就停。   说到底,这事儿哪是 “中日水产合作回暖”,分明是日本 “中国依赖症” 的一次集中爆发。之前排核污染水的时候有多任性,现在求着恢复出口就有多被动。中国市场的体量在这摆着,42% 的出口占比不是凭空来的,是咱们消费者用真金白银堆出来的信任。   可信任这东西易碎,核污染水排海的阴影还没散,日本要是真把中国市场当 “救命稻草”,就得老老实实履行承诺,别搞那些偷工减料的检测,更别想着蒙混过关。   现在 6 吨扇贝刚出发,日本就开始琢磨着解禁更多产品。但他们得搞清楚,中国的 “松口” 是基于科学和安全,不是怕他们没饭吃。要是哪天监测出问题,或者日方耍小聪明,这扇门随时能关上。   毕竟对咱们来说,少点日本扇贝没关系,大不了吃国内的獐子岛扇贝、烟台海参,可对日本水产行业来说,丢了中国市场,再想找下一个 “接盘侠”,难如登天。这 “依赖症” 的药方,从来不在咱们手里,而在日本自己的态度里。

0 阅读:579

猜你喜欢

幻竹论明渊纪事录

幻竹论明渊纪事录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