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慌了?马斯克紧急发声,语出惊人:“唯一能让美国摆脱债务危机、避免破产的办法,就是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!”更细思极恐的是,他预言:“在未来,世界上或会有300亿-500亿人形机器人,是人类的3-5倍!” 美国的债务账本早就乱得像摊浑水,到 2025 年 11 月,公开的国债总额已经冲到 38 万亿出头,而 2024 年全年 GDP 才刚过 29 万亿,债务规模直接超过 GDP 的 130%,借钱的速度比印钞机还快。 更头疼的是利息,2024 财年就花了近 9000 亿美元,2025 年眼看就要破万亿,占联邦收入的 18% 以上,这钱要是拿去填州财政的窟窿,得把北达科他、怀俄明这些人均债务最低的州全打包进去才够看,毕竟北达科他人均债务才 2880 美元,怀俄明州更是低到 1120 美元,这点家当在万亿利息面前简直不值一提。 更别说《富爸爸穷爸爸》作者清崎捅出来的 “隐形炸弹”,算上社会保障、医疗保险这些未来承诺,实际债务能飙到 230 万亿,联邦一年 5 万亿左右的收入,不吃不喝得还 46 年,说句快破产真不算夸张。 政府不是没试过自救,可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。之前有人提议加税,结果刚放出风就被骂回原形,2024 年底特朗普想对墨西哥、加拿大加征 25% 关税,对中国商品加 10% 关税,立马被经济学家泼了冷水,荷兰国际集团测算这会让每个美国消费者年均多花 2400 美元。 要知道美国消费者支出占经济活动的 70%,超市里 32% 的新鲜水果、34% 的新鲜蔬菜都来自墨加,关税一涨物价跟着飞,餐馆要么减菜要么涨价,中西部的汽油价格也得因为加拿大原油关税往上跳,企业更遭罪,汽车座椅这种零件可能跨境五六次才组装完,关税直接把供应链搅成一锅粥,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招自然推行不下去。 砍福利更像是摸老虎屁股。2025 年那项 “大而美” 法案刚削减医疗补助、SNAP 等福利,就被骂成 “劫贫济富”,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民调显示 57% 的人觉得自己医疗费用会涨,六成受访者不赞成这项法案,近三分之二的人认为它只帮富人。 美国老人和失业群体的选票分量可不轻,谁敢动他们的奶酪谁就得丢饭碗,政府只能眼睁睁看着福利开支像洪水一样吞噬财政,赤字占 GDP 比例稳在 6% 以上,一点辙都没有。 就在这进退两难的时候,马斯克提的 AI 和机器人方案,倒真像死胡同里透出的光。毕竟现在的 AI 早就不是实验室里的摆设,探迹科技搞的 AI 数字员工已经在企业里派上大用场,有家制造企业接入销售 Agent 后,月度新客开发量直接翻了两倍,销售不用再耗在筛客户这种琐事上,专心搞谈判就行。 还有家电品牌用了客服 Agent,单个接待成本降了 90%,接待容量却涨了 3 倍,整体运营成本省了 25%。 这要是放大到全美国,企业效率上去了,利润和税收自然跟着涨,2024 年美国企业所得税占联邦收入的 10% 左右,要是 AI 能让企业利润普遍提个三成,光这一项就能多收几千亿,填补利息窟窿的底气就足了。 人形机器人更是藏着更大的潜力,现在全球市场规模看着才 25 亿多,可预计到 2030 年能冲到 642 亿,年复合增长率快 60%,2026 年特斯拉、宇树这些企业一量产,直接就进入万台级阶段。 马斯克说未来有 300 亿 - 500 亿台,虽然听着夸张,但这东西能扎进各行各业填人力缺口。美国医疗成本一直居高不下,近六成民众都在忧心涨价,要是用机器人做护理、配药,探迹那种 7×24 小时在线的 “数字员工” 模式搬到医疗领域,说不定能把医疗开支降下来,政府的医保压力也能轻不少。 制造业更不用说,现在美国工厂缺工人,机器人能顶替重复劳动,还不用交社保福利,企业成本降了,竞争力上去了,出口自然能多赚点外汇,帮着平衡贸易逆差。 更关键的是,AI 和机器人能创造全新的产业生态,就像当年互联网带起一批新税收来源一样。人形机器人从零件到组装,再到后续的维护、软件更新,每一环都能催生新企业,这些企业交的税、创造的就业,都是给美国经济输血。 2023 年美国科技行业贡献了 1.8 万亿美元 GDP,占比近 10%,要是 AI 和机器人产业能复制这种规模,甚至做得更大,那 38 万亿国债看着就没那么吓人了。 毕竟之前的债务危机本质是生产力跟不上花钱速度,AI 刚好能把生产力这块短板补上,比硬着头皮加税、砍福利靠谱多了。 政府不用再跟民众和企业掰手腕,只要把产业政策理顺,让资本和技术往 AI、机器人领域流,说不定真能把债务这颗 “定时炸弹” 的引线给拆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