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万没想到,第一个向俄罗斯“开重炮”的国家,不是美国,也不是日本,而是被打趴下80多年的德国。 2025年11月8日,德国联合行动司令部司令索尔弗兰克中将的一句话,在欧洲上空炸响:柏林已做好与莫斯科开战的准备。这是德国军方高层首次用如此直白的措辞,将对俄作战从战略文件拉到现实。 消息一出,欧洲主要股指应声下跌,莫斯科交易所卢布波动加剧,白宫发言人在记者会上罕见沉默。谁能想到,这个二战后被钉在“防御性军队”框架里的国家,如今竟成了对俄最强硬的声音。 这背后是德国彻底的政策转向。2025年3月,德国通过《基本法》修正案,放宽实施16年的“债务刹车”条款,允许国防支出不受债务上限约束,还设立5000亿欧元特别基金,其中1000亿专门用于国防现代化。 法律与资金双保障下,德国军力快速升级。军费占GDP比例从1.5%飙升至3%,远超北约2%的标准,F-35战机、豹2A7主战坦克陆续列装,苏联时期遗留武器完成数字化改造。9月,德波联合举行“红色风暴”军演,演练跨区运兵、防空作战甚至战俘营搭建,实战意味十足。 能源枷锁的挣脱更让德国硬气。2022年前还依赖俄气的德国,如今已将俄能源进口占比从13%压至3%,美国LNG占比飙升至55%,通过“垂直天然气走廊”项目彻底摆脱对俄能源依赖,这也成了对俄强硬的重要底气。 但德国国内并非铁板一块。54%的民众支持恢复义务兵役制,联盟党支持者赞同率高达74%,但东部亲俄地区却爆发10万人反战游行。左翼政客瓦根克内希特直言,北约兵力已是俄三倍,扩军只会引发核冲突。 俄罗斯的反击同样猛烈。外长拉夫罗夫直指德国扩军是“滑向第四帝国”,梅德韦杰夫警告其别忘了战败国代价,俄军更在加里宁格勒部署“匕首”高超音速导弹,瞄准北约驻德部队。 北约秘书长吕特则表态支持,称北约核演习展示了足够威慑力,将捍卫每一寸领土。这让德国的表态不再是孤军奋战,而是北约对俄战略的集中释放。 网友看法两极分化。支持方认为,德国的强硬是欧洲安全自主的必然;反对方担忧,这会让欧洲滑向核冲突边缘,80多年前的战火可能重现。 在我看来,德国的表态更像是一场豪赌。既想借对俄强硬巩固在北约的领导地位,又怕真触发战争;既想摆脱美国对欧洲安全的控制,又不得不依赖北约联盟。 未来,这场对抗大概率会停留在威慑层面。俄罗斯的核武库是终极底线,德国再强硬也不敢越界,而欧洲经济的脆弱性,也让真刀真枪的战争难以承受。但这种持续的强硬表态,只会让欧洲安全局势愈发紧绷。 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或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