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克兰还有一个大问题很多人都没注意到,那就是乌克兰的女人将来该怎么办?战争打响三年多,大家的目光总盯在前线硝烟上,可谁留意到后方那些女人的日子?[嘘] 持续的冲突让乌克兰女性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,她们在照顾家庭的同时,也成为了维持社会运转的重要力量。 由于大量男性参军,许多女性成了家里的顶梁柱,在一家机械厂里,35岁的奥莉加每天操作重型机床工作十小时,像她这样的女工现在很常见,工厂里120名工人中,男性只剩7名,下班后,她还要赶回家照顾瘫痪的婆婆和年幼的女儿。 这种双重压力下,女性的收入却未必公平,29岁的叶卡捷琳娜在建筑工地打零工,她的日薪比干同样活的男同事少200格里夫纳,这笔钱对她抚养三个孩子来说很重要。 对许多女性来说,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战争的压力带来了深层的心理影响,有报告指出,近半数的乌克兰受访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。 一位在基辅的联合国工作人员描述,不知道夜晚会如何度过的,能睡个整觉,还是会被空袭警报打断几次,这在精神上是巨大的消耗。 面对困境,社区互助展现了力量,联合国难民署等机构尝试推行“社会协调员”模式,培训社区志愿者,为独居老人或行动不便者提供帮助,比如送水、陪同就医或只是简单陪伴。 尽管女性在支撑社会,她们获得的专项支持却显不足,在乌克兰获得的所有复苏援助中,仅有不足1%被用于促进性别平等和女性赋权。 教育方面的挑战也在加剧,一些地区的学校因空袭频繁关闭,母亲们不得不带着孩子上班,或依赖年迈的祖辈照料。 战争给乌克兰女性带来的改变可能是永久的,针对这个问题网友们展开了激烈的评论。 “说个扎心数据,乌克兰适婚男女比例已经突破1:3了,这仗打完多少姑娘要孤独终老?重建家园靠女人,可生孩子不能靠试管啊!” “现在很多乌克兰女性主动冷冻卵子,就怕错过生育期,我表妹在基辅医院工作,说这三年冻卵的20多岁姑娘翻了三倍 “在利沃夫当志愿者时见过安娜这样的母亲,白天在废墟里翻修房屋,晚上带着孩子睡防空洞,有次看到她用炮弹壳当花瓶插野花,瞬间破防了...” “说个残酷现实:去年乌克兰女性自杀率涨了40%,很多军嫂收到阵亡通知后,隔周就跟着去了...心理援助比物质援助更紧迫啊!” “根据世界银行评估,乌克兰女性战后参与经济比例将达68%,但管理层女性占比可能跌破5%,玻璃天花板比导弹还难打破。” “观察隔壁白俄二战后的情况,女性主导重建要持续20年,现在乌克兰奶奶辈还会修拖拉机,都是当年练出来的。” 假如战争明天结束,您认为乌克兰女性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?请在评论区评论! 信源:联合国难民署2025年乌克兰难民报告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