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宫:取消印度50%关税惩罚 今天凌晨,卡罗琳在例行记者会上对外表示:“此前,由于印度对俄罗斯石油的采购我们对其采用了严格的关税惩罚,但是据我所知,他们现在已经大幅减少了俄罗斯石油进口,所以特朗普总统决定将取消对印度商品50%关税惩罚。” 这消息听着像“赏罚分明”,可明眼人一琢磨就知道,美国哪是这么好说话的主儿。所谓“印度减少俄油进口”顶多是个摆上台面的由头,真正让美国收起“关税大棒”的,全是藏在背后的经济账本和地缘小算盘。毕竟对美国来说,任何政策调整都绕不开“自己划算不划算”这个核心,跟印度打交道更是如此。 先说说那个台面上的理由——印度买俄油的事儿。之前美国拼了命制裁俄罗斯,想把俄石油挤出国际市场,可印度偏偏不买账,趁着俄油打折疯狂囤货,一度把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占比提到了40%以上,相当于在美國的制裁网上撕了个大口子。那时候美国气得跳脚,挥舞关税大棒是想逼印度站队。 现在印度说“我少买了”,美国立马给好处,表面看是“你听话我就赏”,实则是美国也明白,真把印度逼急了没用。印度人口多、市场大,不是那些小国家能比的,硬来只会把它推得更远,不如用关税当诱饵,既让印度在对俄政策上松口,又能套牢这个合作伙伴。 真正让美国动心的,是印度手里的大市场。这些年美国和印度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,美国连续四年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,去年两国的贸易额都超过1300亿美元了。印度每年卖给美国大量的纺织品、珠宝首饰和皮革制品,这些都是美国老百姓日常要用的东西,加了50%关税后,这些商品在美国的价格蹭蹭涨,不仅消费者怨声载道,美国的进口商和零售商也天天给政府施压。 就说美国的服装零售商,之前从印度进一批衬衫,关税一加,每件成本多了十几美元,要么自己扛着少赚钱,要么涨价丢客户,两头为难。现在取消部分关税,等于给这些企业松了绑,自然能捞到不少支持,对特朗普政府来说,这都是实打实的选票助力。 美国这边急着卖东西到印度,更是馋印度的市场。美国的农民盼着把苹果、葡萄卖到印度, 奶制品企业想打开印度的大门,还有那些生产电动汽车、葡萄酒的厂商,都盯着印度十几亿人的消费潜力。可之前印度为了保护本土产业,对美国这些商品加了不少关税,美国企业根本没竞争力。 这次美国取消印度的关税,说白了也是想换个“对等”——你看我给你好处了,你也得降低我的商品进入印度的门槛。这账算得精明,用一部分关税让步,换美国商品畅通无阻地进入印度,长远来看稳赚不赔。毕竟印度的经济在涨,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多,谁能抢占这个市场,谁就能多赚几十年的钱。 除了经济账,美国心里还有本地缘政治的算盘。现在美国想在亚洲搞布局,最想拉的就是印度。印度地理位置关键,人口又多,要是能把印度拉到自己这边,就能形成所谓的“包围圈”。可之前因为关税的事儿,美印关系闹得挺僵,印度甚至放话说要对美国的商品加征“对等关税”,两边差点打起来贸易战。 这时候取消印度的关税惩罚,就是给印度递橄榄枝,告诉它“咱们是一伙的,我对你是真心的”。而且美印已经在谈双边贸易协定了,目标是到2030年把贸易额翻一倍,达到5000亿美元,取消关税就是给这个协定铺路,先让关系热起来,后面的谈判才好推进。 还有个不能明说的原因,就是美国怕印度跟中国走得太近。这些年中国和印度的贸易也在增长,中国的手机、家电在印度卖得特别好。美国担心要是自己对印度太苛刻,印度就会转头跟中国加深合作,到时候美国不仅丢了印度市场,连地缘布局都要泡汤。所以这次松口关税,也是想牢牢拴住印度,用经济利益把它绑在美国的战车上,不让它往中国这边靠。 说来说去,美国取消印度的关税惩罚,根本不是什么“大发善心”,也不全是因为印度减少了俄油进口。这背后是美国对印度市场的觊觎,是国内企业的压力,更是地缘战略的需要。印度这边也不傻,知道美国需要自己,所以在俄油问题上稍微松口,就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。这种互相算计又互相需要的关系,就是大国之间的常态。 不过这事儿也给咱们提了个醒,现在的国际合作,从来都是“没有永远的朋友,只有永远的利益”。美国今天能为了利益取消印度的关税,明天也可能为了更大的利益重新拿起大棒。而印度看似拿到了好处,可要是真完全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,最后说不定会丢了自己的主动权。 说到底,国与国之间的交往,还是得手里有硬货,腰杆才能硬,不然再怎么讨价还价,也只能是别人棋盘上的棋子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