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到如今乌克兰和北约才看透了,其实俄罗斯的最后希望是中国,他们今后很可能会完全倒向东方,因为俄如今考虑的不是时间问题,而是没有东方大国的支持,俄罗斯还能撑多久。 俄乌冲突刚爆发时,北约算盘打得噼啪响:用金融制裁冻住俄罗斯外汇,用能源禁运掐断收入来源,再靠军援让乌克兰拖垮俄军。可三年过去才发现,这纯属自欺欺人。 俄罗斯联邦海关的数据摆在那,2024年中俄贸易额飙到2448亿美元,创下历史新高,对华贸易占俄总贸易的比重从11%冲到了34%,相当于三分之一的家当都跟东方绑在了一起。 西方原本想卡俄罗斯的脖子,结果人家直接换了个“钱袋子”。以前中俄贸易里美元欧元占大头,现在95%都用卢布和人民币结算,俄罗斯银行就算被踢出SWIFT,生意照样做。 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别洛乌索夫说得直白,中国就是贸易和投资领域的“关键伙伴”,这可不是空话,中国买走俄罗斯70%以上的能源出口,俄罗斯则从中国进了40%的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,小到汽车零件,大到工业机床,全是能撑住经济运转的硬货。 这还只是中国一家的分量,俄罗斯早就把“朋友圈”往东方扩了。第七届东方经济论坛上,东南亚国家组团捧场,缅甸不仅开始买俄罗斯石油,还直接用卢布结账,上半年两国贸易额暴涨1.4倍。 泰国更实在,去年跟俄罗斯的贸易额涨了28.9%,从金属到纸浆的生意做不停。俄罗斯远东部长看得透彻:“不友好国家不愿签能源合同,可中国、越南这些亚洲国家需求一直没断,东盟6亿人口的市场,顶5个日本。” 光有钱和资源还不够,技术卡脖子的坑也得填,这时候东方的合作更显关键。就在上个月,中俄在厦门揭牌了数字经济智能计算联合实验室,还启动了两个尖端项目:莫斯科大学的膜材料技术能做超滤设备,AI化学系统能把新药研发周期缩短三四年。 这些技术不是实验室里的花架子,全是能落地赚钱的硬家伙,正好补上西方技术封锁的缺口。金砖国家的平台更成了后盾,俄罗斯的技术借着东方市场产业化,比跟西方死磕划算多了。 北约和乌克兰这才琢磨过味儿来,之前盯着军事援助瞎猜,却漏了最核心的底盘。欧盟喊了三年能源脱钩,结果俄罗斯对东盟的液化天然气出口涨了一截,还在跟泰国搞氢能合作。 美国想让盟友一起封锁,自己却拿不出替代能源方案,眼睁睁看着俄罗斯把能源卖给东方。乌克兰更憋屈,原本盼着制裁让俄罗斯没钱买炮弹,可俄罗斯靠东方市场赚的钱,比制裁前还多了不少。 现在的俄罗斯早就想明白了,西方的施压顶多磨掉点皮,东方的支撑才是真正的“定海神针”。没这根针,可能真撑不到现在。 有了这根针,别说再耗几年,转向东方的路反而越走越宽。北约那些“价值观同盟”的口号,在能源、贸易、技术的现实面前,根本站不住脚。 说到底,这场冲突成了面照妖镜,照出了西方的虚张声势,也照出了东方市场的分量。俄罗斯倒向东方不是被逼的,是算清了账的选择。 而北约和乌克兰迟来的醒悟,不过是终于承认了一个简单的道理:比起盟友的口号,能填饱肚子、撑住产业的实在支撑,才是真的管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