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正元说:大陆如果发动武统,那理由是什么呢?台湾没有石油,所以不是抢石油;没有矿

官芊芊 2025-11-13 03:08:14

蔡正元说:大陆如果发动武统,那理由是什么呢?台湾没有石油,所以不是抢石油;没有矿产,也不是抱矿产。抢台积电?都已经搬去美国了,早没啦。想抢外汇储备?全部都在美国。  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感谢您的支持!   在蔡正元看来,大陆若真的出兵,只会陷入得不偿失的境地。他的逻辑很简单——既然台湾没有多少可抢的资源,那就没有“打”的理由。   可问题在于,这种以经济得失为出发点的思维,本身就忽视了一个更深层的现实:国家的统一,从来不是一场商业交易,也不可能被简单地用“值不值得”来衡量。   其实,大陆对台湾的态度,多年来一直是“以和平为主,武力为辅”。大陆并非不清楚战争的代价,也不是不懂经济账。   只是,在台湾问题上,谈的不是钱,而是国家的完整与民族的尊严。这是蔡正元那番话最大的漏洞——他把统一的意义,缩小成了一笔经济买卖,却忘了“家”的概念从来不是用钱来算的。   大陆这些年崛起得太快,从制造业到高科技,从航天到新能源,几乎全面领先。对比之下,台湾虽然经济体量不大,却在某些高科技领域仍占据着关键位置,尤其是半导体产业。台积电虽然在美国设厂,但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依然根植在岛内。   更何况,台湾的战略位置独一无二——东临太平洋,北接日本,南望菲律宾,西靠福建。如果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,它是东亚最关键的一块拼图。控制台湾,就等于拥有了西太平洋的制海权;而失去台湾,则意味着国家防线被迫后移上千公里,这才是真正的战略大局。   再者,台湾的渔场资源、港口条件以及对南海航线的天然辐射能力,也并非无足轻重。南部的高雄、基隆,都是天然深水港,是世界级的海运节点。   对大陆而言,这些并不是要“抢”,而是要“整合”。就像一座原本完整的房子,被人为隔出一堵墙,屋主想打通它,目的不是为了偷那间房的家具,而是为了让整个家重新连成一体。   蔡正元那番话之所以引发争议,不只是因为他说出了许多岛内人“敢想不敢说”的看法,而是因为这种说法,恰恰反映了台湾部分政治人物对大陆意图的误解。   他们总认为,大陆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利益考量,却忽视了一个现实——中国从建国那天起,统一就被写入了国家的使命中。这不是临时起意,更不是政客的策略,而是民族复兴的核心一环。   回头看这几十年,两岸关系其实经历了起伏。从1979年提出“和平统一,一国两制”开始,大陆一直在用最大的耐心争取和平。但随着“台独”势力的抬头,尤其是民进党政府不断推进“去中国化”政策,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。   课本改名、历史淡化、文化切割,从语言到认同,台湾社会被慢慢推向对立的另一端。这时候,大陆的立场也变得更加坚定——不是要打,而是不能被动地看着分裂既成事实。   2025年的国际环境,更让台湾问题显得格外敏感。美国加紧了对中国的科技围堵,频繁打“台湾牌”。各种军售、访问、议案层出不穷,目的无非是挑动两岸关系、牵制中国发展。   蔡正元的“经济论调”,看似中立,实际上却在为这种外部干涉提供舆论空间——仿佛只要台湾没油没矿,就不值得统一。可问题在于,中国从来不需要靠抢资源来生存,它需要的,是不被分裂的国土。   有人说,台湾和大陆统一后,台湾会不会被边缘化?其实,情况恰恰相反。大陆的市场、资金与资源,将为台湾的科技和人才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。   台企长期面临的成本高企、市场受限问题,都能迎刃而解。反之,大陆在芯片、电子、海洋经济等领域,也能借助台湾的经验和技术实现突破。这种互补关系,是单独存在时谁也得不到的。   过去几十年,两岸民间的经济联系一直在增强。台商在大陆投资的数量庞大,从厦门、深圳到苏州、东莞,到处都有台资企业的身影。   很多台商早已看透:政治可以吵,生意要做;大陆的市场太大,机会太多。统一的意义,不只是政治上的回归,更是经济和民生的共赢。   当然,大陆一直强调“和平统一”,但和平并不等于没有底线。解放军的存在,不是为了打仗,而是为了不让仗爆发。   过去几年,大陆军机绕台、舰队巡航、导弹演训,很多人以为是在“展示肌肉”,其实更像是一种警告——告诉岛内的“台独”势力和外部干预者:中国的耐心是有限的。真正的底线,就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。   在这一点上,大陆的态度比任何时候都清晰:不希望打,但绝不怕打。战争从来不是目标,而是手段。它的存在意义,是让和平更有分量。   历史早已证明,没有实力的和平,只是空谈。就像当年收复香港和澳门那样,大陆愿意用最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,但若有人挑战底线,那结局也不会由他们决定。  

0 阅读:154

评论列表

难得糊涂

难得糊涂

2025-11-14 04:38

这个蔡货是真无知还是假无知?!中国要的是地,是领土,是战略位置!

官芊芊

官芊芊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