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4年,汪精卫病逝,陈璧君为他用水泥砌了一座千斤的大墓,葬于南京中山陵。2年

月鹿一鹿前进 2025-11-13 10:50:16

1944年,汪精卫病逝,陈璧君为他用水泥砌了一座千斤的大墓,葬于南京中山陵。2年之后,墓穴被炸开,人们在里面找到了一具栩栩如生的尸体,但是随葬品中却只有一张三寸长的白纸,白纸上的四个大字是陈璧君亲笔所写。 汪精卫死后,留下的东西不多,但每一样都很有说道。一个是他那座用钢铁水泥浇筑的坟,一个是他衣服口袋里塞的纸条,最后一个,是几十年后立在他坟原址上的跪像。 他1944年在日本病死,老婆陈璧君坚持要把他葬在南京梅花山,紧挨着孙中山的陵墓。这心思很明显,就是想靠着孙先生抬高自己。但陈璧君心里也怕,她料定蒋介石打回来肯定要挖坟,所以这坟造得跟碉堡一样。 施工队伍由五十名工兵组建而成。他们争分夺秒、日夜兼程投身工程建设,凭借坚韧不拔之毅力、雷厉风行之作风,全力以赴推进施工进度,展现出无畏的干劲与担当。 他们奋力将重达五吨的废铁轨和炮弹壳砸烂,让其与水泥充分交融,随后浇筑成一米厚的墓墙。这墙仿若凝固的历史,于时光中沉淀,尽显厚重深沉之态。 里面还加了钢筋网,墓顶上盖了块两吨重的大石头。可笑的是,伪政府当时已经快垮了,原本五千万的预算被砍到只剩四百多万,最后只修了墓室和一间小祭堂。 这个坚固的坟墓没能扛多久。1946年1月,何应钦接获蒋介石密令,此令仿若一道冰冷指令划破时空。 他即刻安排工兵执行炸墓之举,一段隐秘而又令人揣测的过往就此展开。诸如马崇六、张灵甫之辈,承担起执行之责。 他们于特定事务中,切实履行着相应的任务安排。到了21号半夜,150公斤TNT炸药一声巨响,把这个“钢铁堡垒”炸开了。 打开楠木棺材,所有人都愣了。 里面没有任何金银珠宝。汪精卫的尸身保存完好,他身着伪政府官袍,那身装扮不伦不类,头上还端戴着一顶礼帽,尽显丑恶与荒唐,其叛国行径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。 身上盖着一面青天白日旗,似乎到死都还想抓住自己国民党元老的身份。 人们在他外衣口袋里发现了一张小纸条,上面是陈璧君的笔迹,只有四个字:“魂兮归来”。一旁摆放着他亲手誊抄的诗集,最后一首竟是绝命诗。 诗中赫然写着:“心宇将灭万事休”,寥寥数字,似将他那决绝心境与世事终了之感尽皆道来。须臾之间,那些私人物品便被妥善处置。 诗稿付之一炬,化作灰烬;尸体运往清凉山火化,而后骨灰被撒入浩浩长江,融入那不息的江流之中。 曾经,卖国贼汪精卫之坟被彻底夷平,仿佛要将其耻辱从世间抹去。此后,那片土地上建起一座名为“观梅轩”的精巧小亭,往昔丑恶与当下景致,形成了鲜明的对照。 而后,人们于附近立起一尊他的跪像。 其双手反缚,低垂头颅,面朝中山陵,似在以一种无言的姿态,承受着历史的审视与民众的谴责。历史用这种方式,给出了最终的评价。 最有力的评语,来自他的亲儿子。1995年,曾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汪精卫之子汪文悌,回到了历史气息厚重的南京城,往昔岁月的风云变幻似也在这一归途中隐隐浮现。 他本人是位桥梁专家,早年也因为汉奸罪坐过牢。 他专程赶赴梅花山,寻觅父亲墓地的旧址。当那一方旧地映入眼帘,一尊跪像突兀于眼前,似在诉说着往昔岁月里不为人知的故事。 他没有争辩什么,沉默了很久,对着跪像的方向三鞠躬,含着泪说:“做错了事,就应该受到惩罚。” 他再度开口,言辞铿锵:“若行事有悖于理,便理应遭受众人的唾弃与斥责。”此言一出,不禁令人忆起清朝状元秦大士。 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独特印记,此番话语恰似一把钥匙,开启了与之相关的往昔记忆之门。 他是秦桧的后人,有人拿这事为难他,他在岳飞墓前写下“人从宋后羞名桧,我到坟前愧姓秦”。汪文悌的清醒,与此遥相呼应。 母亲当年写下“魂兮归来”,希望丈夫的灵魂能有归宿,而儿子却用行动和话语确认,他的父亲,只能永远跪在历史的审判席前。 参考资料:1:150公斤TNT炸墓劈棺:汪精卫的末日——2009年02月10日 11:36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:央视网综合 2:蒋介石密令“炸坟行动”——《 文摘报 》( 2011年05月07日 05 版)

0 阅读:0

猜你喜欢

月鹿一鹿前进

月鹿一鹿前进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