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造船业为全球汽车贸易再添动力!11月11日,又一艘由广船国际联合中船贸易建造的8600车双燃料汽车运输船在广州南沙命名交付。 这船可不一般。买家是韩国 H-LINE 航运公司,交船后直接租给韩国 Glovis 公司,专门用来运现代汽车。 这事细想挺有意思。以前提起汽车运输船,也就是行话里的 PCTC,大家第一反应都是韩国造船业的天下。 毕竟人家垄断这个市场几十年,技术标准都快成他们家定的了。 现在倒好,韩国的航运公司主动找中国造船,还不是第一回。 2025 年 8 月 14 日,广船国际刚给这家韩国公司交了同型号的 2 号船,这才三个月,第三艘又完工了,算下来已经给韩国造了 7 艘同款船。 先说说这船到底有啥能耐。总长 200 米,宽 38 米,相当于三个足球场连起来,能装 8600 辆汽车,比不少同类船能多塞 10% 的车。 最关键是 “双燃料” 动力,烧天然气的时候,排放能满足国际海事组织最严的 TierⅢ 标准,比传统燃油船干净太多。 船上还装了智能系统,航行、机舱、货物管理全能远程盯着,开船的师傅都说省了不少心。 我去年去青岛港出差,刚好碰到一艘卸车的运输船。 港口师傅跟我吐槽,以前的老船又笨又费油,卸一次货得等大半天,排放的黑烟老远就能看见。 现在新船不仅卸货快,好多还是双燃料的,靠港时烧天然气,码头附近空气都清新不少。 广船造的这艘船,估计以后也会常出现在这些港口。 这船能造得又快又好,藏着不少 “小心机”。 造船的师傅们玩了把 “提前量”,船身还没拼起来的时候,就先把绝缘层涂好了;船刚从船坞里浮出来,驾驶室的灯就亮了,主机、LNG 加注这些关键活全提前搞定。 这种 “工序前移” 的法子,硬是把工期压缩了不少,难怪能三个月交一艘船,这 “广船速度” 确实不是吹的。 放在十年前,这种订单想都不敢想。 那时候中国造船业还在拼 “量”,高端船型基本靠抢别人剩下的。 韩国造船企业拿着 PCTC 的核心技术,不仅报价高,还卡着交货期。 2019 年有次行业论坛,听说国内某船厂为了接一艘 5000 车级的运输船,光技术攻关就花了两年,最后还得从韩国买部分设备。 风水轮流转,现在轮到中国当 “香饽饽”。 全球汽车贸易越来越火,特别是新能源汽车,2024 年全球销量涨了 30%,运这些车得用更环保的船。 韩国船厂反应慢了半拍,还在啃老技术,中国直接拿出双燃料 + 智能管理的组合拳,刚好踩中市场需求。 广船国际这几年接的 PCTC 订单,光公开的就有十几艘,客户从韩国蔓延到欧洲。 这船交付后还有个连锁反应 —— 帮着全球汽车贸易提速。 Glovis 公司是现代汽车的 “专属运输队”,以前租的船要么装得少,要么跑得慢。 这艘 8600 车的大船一上线,一趟能多运两千多辆车,算下来每辆车的运输成本能降 15%。 对买车的人来说,这意味着进口车说不定能便宜点,算是间接的福利。 我有个做汽车外贸的朋友,他说以前最头疼运输。 新能源汽车电池娇贵,普通船颠簸容易出问题,环保船又不好找。 现在中国造的船自带智能货物管理系统,能实时调温、监控震动,“以前运一批车提心吊胆,现在手机上就能看状态,踏实多了”。 这事儿也戳破了一个老观念 —— 高端制造业不是某国的专属。 韩国能造的,中国不仅能造,还能造得更贴合市场。 广船国际的 “PCTC 专项提升方案 5.0”,说白了就是把客户的痛点一个个解决掉:嫌排放不达标?上双燃料;嫌效率低?搞工序前移;嫌管理麻烦?加智能系统。 全球贸易这盘棋里,造船业就是 “搬运工的腿”。 腿够粗、够快、够环保,货物才能跑得顺。 中国造的运输船越来越多,意味着全球汽车、家电这些商品的流通成本能降下来,各国消费者都能受益。 这种 “造别人需要的东西” 的能力,比单纯喊口号管用多了。 以后再看到港口里的巨轮,说不定多是 “中国制造” 的身影。 从追着别人学技术,到别人上门求订单,这背后不是运气,是把每一个细节做到位的踏实。 广船交付的这艘船,就是中国制造业一步步往上走的缩影。 从第一艘国产 PCTC 下水,到现在一年交付好几艘,背后是无数次技术调试、无数个提前完工的工序。 制造业的底气,从来都是干出来的,不是说出来的。 信息来源: 中国水运报——2025-11-12 广船国际为韩国建造第7艘汽车运输船交付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