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张老照片里的时光印记 翻相册时,总能翻到那张边缘泛黄的黑白照片,照片里的老人是我的太奶奶,距今已经四十多年了。 照片背景是斑驳的土墙,身后那间低矮的屋子是当时的厨房,正中的堂屋比厨房略高些,外墙下半截是土胚砌的,上半部分钉着木板。搁现在看,这房子简陋得很,但在那个年代,这样的格局已经算得上“豪宅”了,是爷爷辈们当年引以为傲的家。 太奶奶站在阳光下,面容慈祥得很。她梳着那个年代老年妇女特有的发髻,头发梳得一丝不苟。听说那是她这辈子第一次照相,面对镜头明显有些局促,双手悄悄攥着衣角,眼神里带着点新奇又紧张的模样。 太奶奶离开我已经四十多个年头了,关于她的记忆,我能想起的实在不多。只记得小时候听长辈提起,她裹着三寸金莲,走路时步子小小的、慢慢的,像怕踩坏了什么似的,如今这个身影在脑海里已经有些模糊。留下来的,也只有几句零碎的叮嘱,具体说了什么,怎么也记不真切,只剩一种暖暖的感觉留在心里。 现在我的孩子,也就是太奶奶的曾孙辈,完全对她没了概念。他们看着照片里的老人,只会好奇地问“这是谁呀”,我一遍遍讲太奶奶的故事,可那些过往对他们来说,就像听遥远的传说。这张薄薄的照片,成了太奶奶曾经来过这个世界最直接的证明,默默诉说着她的岁月。 有时候看着照片会忍不住想,人生是不是就是这样?太奶奶的痕迹,到我这里就已经淡得快抓不住了;而我呢,现在能被儿女记着,等将来我的曾孙辈长大,大概也不会记得我是谁,我的存在,或许在孙辈这里就画上了句号。 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,没有波澜壮阔的人生,太奶奶就像千千万万普通的老人一样,在时光里悄悄走过。但这张老照片留住了她的模样,也留住了一段岁月的印记。每次翻看,都觉得心里软软的,那些被时光冲淡的记忆,好像又能借着这张照片,多停留一会儿。 日子一天天过,照片会越来越黄,但太奶奶的样子、那个年代的温度,会一直藏在这张照片里,藏在我的心里,这就够了。 要不要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成更口语化的讲述脚本,适合对着家人朋友随口分享这段故事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