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!消息! 印度突然宣布了 11月13日 ,印度造船厂SDHI与挪威Rederiet Stenersen公司签署意向书,将建造6艘18000载重吨的化学品运输船,合同总价值约2.2亿美元。 这是SDHI接管的Pipavav船厂恢复运营后的第一笔国际高端订单,意义重大,成为了印度造船订单增长势头的又一例证。 据悉,印度目前造船订单增长速度是全球第一,但在全球市场份额仅占0.06%,中日韩三国合计占93%。 SDHI与挪威Rederiet Stenersen公司签署的意向书中提到,将建造6艘18000载重吨的化学品运输船,合同总价值约2.2亿美元。 SDHI造船厂位于印度西部的Pipavav船厂,该船厂是SDHI于2016年接管的,恢复运营后接到的第一笔国际高端订单就是这笔。 该船厂接管后恢复运营,建造能力占印度造船总产能的30%。在造船行业低迷的背景下,这笔订单的签署为Pipavav船厂恢复运营后注入了强心针。 据了解,此次SDHI报价比中日韩三国造船企业普遍低15%左右,交货时间比韩国造船企业快4个月,并且建造方案符合绿色航运的要求。 订单的签署也体现了挪威船东对SDHI的认可和信任。需要指出的是,尽管印度造船订单数量增长迅猛,但依然存在较多短板,比如核心设备和材料等仍依赖进口,建造周期较长且效率偏低等。 为了缩小与中日韩三国的成本差距,印度当局给予了20%-30%的补贴,并设立了30亿美元的海事基金等。但短期内还难以实现质的突破。 印度当局的目标是,到2047年,即印度独立100周年时能够进入全球造船前五名。但要实现这一目标,还需要在技术和交付能力等方面进行大量投入和实践。(来源:海客谈南风) 印度造船订单增速全球第一,还拿下挪威高端船订单,看着挺亮眼,但其实水分不小。0.06%的全球份额跟中日韩93%的占比比,根本不是一个量级。 它能接单,靠的就是比中日韩低15%的报价和政府补贴,核心设备还得靠进口,效率也不行。短期靠低价抢单还行,长期肯定不长久。 2047年想进全球前五,光靠补贴和低价可不够,得把技术、供应链这些硬实力补上来,不然也就是昙花一现的增长罢了。 各位读者怎么看待?欢迎评论区讨论留言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