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《中国时报》今晚写道:“我们可以看见大陆方面对赖清德,已从昔日称呼他是‘顽固

沈言论世界 2025-11-14 11:36:00

台湾《中国时报》今晚写道:“我们可以看见大陆方面对赖清德,已从昔日称呼他是‘顽固台独工作者’,如今已变成鼓吹分裂的‘战争制造者’,明确将他定位在‘敌对的一边’,因而才会在军事行动之外,进一步对个别政治人物、亲绿网红发动立案侦查、征集犯罪线索。 赖清德上任以来,言行之间对“台独”立场的坚持毫不含糊。无论是公开讲话中刻意回避“九二共识”,还是在涉外场合中高频使用“台湾是主权国家”这种表述,都在向外界释放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:他不是在模糊台海现状,而是试图主导一种分裂的叙事。   大陆自然早已对这些动向心知肚明,但过去还多少保留着一点点“观察期”的缓冲空间。但现在看来,这个缓冲已经消失,换上的是更直接、更清晰的回应方式。   将赖清德称为“战争制造者”,其背后并非一时情绪的爆发,而是基于一系列行为模式的累积判断。   从“台独金孙”的民间戏称,到官方在多次场合点名批评他的“分裂路线”,可以看出他在两岸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,已经从“台独代言人”跳升为“风险放大器”。   而在当前国际格局下,任何一位政治人物被贴上“战争制造者”的标签,意味着他已经不再被视为政治对手,而是被视为安全威胁。   这次行动并非仅仅针对赖清德一个人。评论中提到的“亲绿网红”、“特定政治人物”,很可能指向一批在岛内具有舆论引导力的活跃分子。   这些人长期在网络上传播“台独”言论、制造对立氛围,甚至配合外部势力进行信息战。   在大陆看来,这样的行为已经不再是“言论自由”的范畴,而是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实质性挑战。   启动立案侦查、征集犯罪线索,正是将网络战、舆论战纳入法律应对体系的具体表现。   过去强调“不承认、不接触、不妥协”,现在则多了一个“依法追责”。对于赖清德这样的政治人物而言,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舆论施压,而是一种制度化的对抗机制的开启。   从这个角度看,台岛内部那些还在幻想赖清德可以“稳住局面”的声音,恐怕已经完全脱离现实。   这轮舆论定性和法律启动之间的呼应,其实也折射出大陆政策的一种新节奏。与过去相比,这种节奏的转变不再停留在“声明式”回应层面,而是更具操作性的实质部署。   而台岛内部再怎么粉饰太平,也难掩岛内社会对两岸关系的焦虑。赖清德的支持者或许仍在欢呼他“坚持立场”,但更多中间选民已经开始意识到,这种“坚持”可能付出的代价,是整个台湾社会的稳定与发展。   大陆对此次定性的力度之大,也与当前台海局势的复杂度有关。过去几年,岛内某些政治势力以“抗中保台”为由不断挑衅,甚至在军事层面协同外部势力进行演训,这些行为不断消耗两岸之间本就脆弱的互信基础。   而赖清德上台后,非但没有试图缓和气氛,反而延续并强化了蔡英文时期的对抗路径。   于是,大陆的回应自然也就不再仅限于象征性的军事演训,而是进入法律、网络乃至金融等多维度的综合操作。   人们常说,政治人物最怕被“定性”,因为那意味着对其未来政策空间的全面封锁。一旦定性为“战争制造者”,赖清德的对话可能性将大大降低,甚至在部分场合中被边缘化。   对大陆而言,这种边缘化并非出于情绪,而是一种基于国家安全考量的战略决策。毕竟,一个不承认“一个中国”的政治领导人,一个在国际场合屡次挑战国家主权底线的“台独”旗手,再多的“善意”也无从谈起。   这也正是为何大陆在此时同步启动对相关人员的侦查行动。法律的作用不仅在于惩罚,更在于划线:哪些行为不可为,哪些人不能动。   在过去,法律手段或许被视为最后的防线,但如今它已成为前置工具,这种变化的背后,是对“和平统一”路径的现实检验。  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,台海问题的外部变量不断增加。一方面,美国等外部势力持续对台军售、进行所谓的“官方往来”,为“台独”势力提供错误信号;   另一方面,岛内部分媒体和网络意见领袖,利用舆论操控制造恐慌与误判,使得理性声音被遮蔽。   这种“内外呼应”的格局,加快了大陆必须从法律层面介入的步伐。法律的出手,不是突如其来,而是蓄谋已久。   台湾《中国时报》的评论,实际上是在向岛内社会发出提醒:赖清德已经不是一个可以“协商”的政治对象,而是被北京认定为必须严肃应对的“对抗者”。   这不是一场口水战,也不是一场网络战,而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路线分歧,它带来的不是选票的流动,而是政策的断裂。   当法律成为回应“台独”的工具,那便意味着两岸关系正在步入一个更加制度化、更加明确化的治理阶段。   而这一切的起点,正是赖清德拒绝承认“九二共识”、持续推动“渐进台独”的政治选择。   当选择已经做出,后果也就随之而来。在这个过程中,谁是“战争制造者”,谁又是真正的和平守护者,答案其实并不难看清。 对此,你有什么看法呢??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!!!

0 阅读:4
沈言论世界

沈言论世界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