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一直以为英伟达的最大股东是黄仁勋,毕竟是他创立的英伟达,股份至少八成以上。就算

嘴哥看科技 2025-11-14 12:36:23

我一直以为英伟达的最大股东是黄仁勋,毕竟是他创立的英伟达,股份至少八成以上。就算后期上市融资,黄仁勋的股份至少还有五成。说白了,黄仁勋这创始人当得太 “反常”——创立英伟达三十年,股份从连八成没摸到一路稀释到 3.5%,最大股东竟是两家机构,可公司照样听他的!谁能想到啊,一手把英伟达从初创小公司带成 AI 芯片巨头的黄仁勋,手里的股份连零头都算不上多,我之前一直笃定,他作为创始人,股份怎么也得牢牢攥着五成以上,毕竟这是自己亲手打拼出来的家业。就像身边开小店的老板,哪有把大部分股份拱手让人的道理?可现实偏偏打了脸,现在英伟达真正的 “大东家” 是先锋领航和贝莱德,这两家机构背后全是全球的养老金、各类基金,说白了就是一群不直接管事儿的长期投资者。黄仁勋的股份稀释之路,说起来全是科技公司的必经之坎。1993 年他和两个朋友一起创办公司,刚起步就因为有联合创始人,股份就没冲到八成。早期做的芯片产品还失败了,没办法只能找日本世嘉拿 700 万美元投资,股份自然得跟着让出去。1999 年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,融资扩股一操作,他的股份直接降到 27.7%。后来英伟达要从游戏显卡转向 AI 芯片,研发投入就是个无底洞,只能不断引入投资;还要给核心员工发股权激励,留着人才能干活,这股份就像挤海绵里的水,越挤越少,2020 年还有 12.3%,现在只剩 3.5% 了,换做旁人股份稀释到这份上,早就被踢出公司核心圈了,可黄仁勋偏偏不一样。别看他股份少,英伟达的战略方向、核心技术布局,还是他说了算。这事儿看着矛盾,其实一点不奇怪。科技公司想做大,单靠创始人那点钱根本不够烧。研发新技术、转型新赛道,哪样不需要真金白银?不出让股份融资,根本撑不起来。那些机构投资者要的是长期收益,只要公司能赚钱,谁当 CEO、股份多少他们其实不太较真。黄仁勋能一直稳坐 CEO 宝座,靠的不是股份多少,而是他能精准判断行业方向,从 GeForce 系列芯片到 CUDA 平台,再到押注 AI 芯片,每一步都踩在了风口上,说白了公司离了他不行,这才是真正的控制权。这事儿也印证了一句老话说的,“事在人为,权在能者”。股份多少从来不是掌控公司的唯一标准,创始人的战略眼光、对核心技术的把控,才是真正的 “定海神针”。科技行业里,好多创始人都走着和黄仁勋一样的路,股份稀释是必然,但只要能带领公司一直往前跑,就能牢牢握住话语权。以上只是个人看法,你觉得创始人股份少,还能稳稳掌控公司吗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。

0 阅读:0
嘴哥看科技

嘴哥看科技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