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攻击”11无人机的代号“玄龙”,其实就是好多年前的“暗剑”无人机,想当年的惊鸿

大连观世界 2025-11-14 12:39:25

“攻击”11无人机的代号“玄龙”,其实就是好多年前的“暗剑”无人机,想当年的惊鸿一瞥,如今已经成为了空中的一柄利刃。 “玄龙”属于飞翼式布局,前部呈三角形、后部呈W形,有6个控制舵面,发动机尾喷口采用了凹槽式设计,尾喷口两侧的舵面的作用类似于垂直尾翼,机动性明显优于美国的B2A,由于使用了超材料和新型隐身涂料,“玄龙”的隐蔽突防能力也十分地优秀。 “玄龙”无人机能有今天的成就,动力系统的迭代升级,不可忽视。“玄龙”的原始版本最初采用的是,带加力燃烧室的俄制RD93发动机,暴露的尾喷管严重影响了隐身性能。随后,“攻击”11换装了国产的“涡扇”13发动机,初步实现了动力系统的国产化,推力的提升的同时,通过扁平S型尾管的设计,进一步提高了隐身性能。到“涡扇”13的推重比,从RD93的6.5提升到了7.8,但推力却只增加了500公斤,在高海拔极端环境下,推力储备还是不足,仍然需要加力起飞。 当非加力型的的“涡扇”19出现时,终于打破“攻击”11的动力困局,“涡扇”19在推重比(9.6~10)方面更具有优势,赋予了“攻击”11更强的起飞性能和巡航效率,同时也降低了高海拔地区飞行维护的难度。 目前,最大起飞重量15吨的“攻击”11,在载荷和航程、作战半径上已经十分地理想,两个大的内置弹舱可以搭载2吨以上的精确制导弹药,比起早期型号在载荷上提升了30%,配合燃油效率地优化,在携带同等载荷时作战半径增加到1500~2000公里,能够对纵深目标实施持续侦察、精确打击。 另外,非加力型号的“涡扇”19无需加力燃烧室的设计,再配合无人机的S型进气道、内置动力布局,彻底消除了加力燃烧带来的红外信号增强的问题,雷达反射截面积维持在极低的水平。 正是因为“攻击”11动力系统的不断迭代升级,才让它能成为歼20、歼16、歼35等战机的“伙伴”,已经加装着舰尾钩的歼11也成为076电磁弹射型两攻“舰载机”中一员。

0 阅读:31

猜你喜欢

大连观世界

大连观世界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