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儿怒怼父亲:“没钱你就别生我”,一句话戳痛了多少父母的悲伤的心? 女儿上大学后,因羡慕同学穿名牌、出国旅行,嫌父亲每月给的生活费太少,索要更多被拒后,怒怼父亲“没钱别生我”。 刚从工地干完活、满身尘土的父亲,未发怒却语重心长回应,以“投胎如高考调剂”作比,她“第一志愿报富贵家未被录取,却忽视父母省吃俭用买童话书、打零工凑学费的付出”。 她的“穷”是欲望超标、被消费主义扭曲价值观所致,父母是后盾而非“提款机”,不懂得感恩的人难走长远。 年轻人刷着社交媒体上的“标配人生”,把同学的名牌、旅行当成“必须拥有”,却看不见父母布满老茧的手、省下饭钱的付出。 他们把父母的爱当成理所当然的供给,把物质差距归咎于父母的无能,本质是自我中心的膨胀。 “没钱别生我”这句话尤为自私,它否定了父母倾尽所有的养育,无视生命本身的重量,更暴露了说话者的浅薄,错把“出身”当“资本”,把“奋斗”抛之脑后。 70、80年代物资匮乏时,孩子多体谅父母不易,如今生活变好,部分人却被虚荣裹挟,丢了最基本的体谅与感恩。 真正的“体面”从不是穿什么、用什么,而是懂得正视现实、尊重至亲。 若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能随意指责,即便未来拥有财富,也难有健全的人格,毕竟,亲情从不是“提款机”,感恩才是人生最该有的“底色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