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想汽车批量处理质量事故,铁腕整改为哪般? 两份内部公告,犹如一记警钟,揭示了理想汽车在快速扩张的阵痛。对质量问题公开亮剑,既是对用户的交代,更是一场内部的刮骨疗毒。 理想汽车内部今日就“部分2024款MEGA车辆出现冷却液渗漏”以及“2025款L系列部分车辆下摆臂衬套异响”两起批量质量事故发布处理公告,主动披露问题并明确了整改措施。 01 质量防线,为何失守? 此次暴露的冷却液渗漏与衬套异响问题,根源可能指向两个方面。 供应链管控环节可能存在漏洞。在销量快速爬坡的背景下,对供应商的质量标准和一致性的监控一旦松懈,有缺陷的零部件便会流入生产线。 同时,内部检测机制或许未能完全发挥作用。无论是设计验证、生产过程中的质检,还是出厂前的最终检测,未能有效拦截这些批量性问题,说明检测标准或流程存在盲区。 02 理想汽车的“杀鸡儆猴”策略 理想汽车果断发布内部公告,意在向内外展示其处理问题的决心。 对内,这起到了“杀鸡儆猴”的效果。公开处理方式能敲响全公司的质量警钟,将“质量第一”的原则重新置于销量和速度之上,强化全员的责任意识。 对外,则是一次危机公关与信任重建。主动承认问题并承诺整改,相比被动回应外界质疑,能更有效地维护品牌声誉,挽回用户信任。 03 如何系统性规避未来风险? 亡羊补牢,犹未为晚。理想汽车乃至所有造车新势力,要系统性规避质量风险,需构建多层防线。 首要任务是强化供应链协同与问责。不能仅停留在采购层面,而应将质量管理深度嵌入供应商的研发与生产环节,建立更严格的准入、考核与淘汰机制。 其次,必须升级内部质量验证体系。尤其在推出新平台、新车型时,需进行更充分、更严苛的耐久性测试和极端工况验证,将问题消灭在量产前。 最终,要培育深入骨髓的质量文化。这意味着公司从上至下,从决策层到一线员工,每一个决策和操作都将产品质量视为不可逾越的红线。 对于志在长远的车企而言,任何一起批量质量事故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。理想的“铁腕”公告是一个积极的信号,它表明企业愿意正视成长的烦恼。 真正的挑战在于,能否将这次“杀鸡儆猴”转化为持续的质量动力,在未来的竞争中,让卓越的可靠性成为其最坚固的护城河。


用户44xxx09
这次的临时工变成了冷却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