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阳“炮轰”董宇辉俞敏洪,争议言论为博关注? 一场本该是分享知识的线下活动,演变为个人的批判大会。当李阳对董宇辉和俞敏洪的英语水平发出尖锐指责时,台下观众以沉默表达了他们的态度。 近日,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在西安一场线下活动中,对两位备受瞩目的公众人物发表了出格评论。他直言董宇辉与外国人交流时“英语发音很怪,且有严重语法错误”,进而评价俞敏洪的发音“更差”,并断言“新东方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好”。 此言一出,现场瞬间陷入一片寂静。观众们先前洋溢的喜悦与兴奋骤然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严肃的神情。无人鼓掌,也无人互动,人们只是静静地站着,若有所思。 01 博取眼球的策略 李阳此次发出如此尖锐的言论,其核心动机很可能是借势炒作,重获关注。 作为曾经风靡全国的“疯狂英语”创始人,李阳在公众视野中的存在感已大不如前。而董宇辉与新东方正是当前教育与直播跨界领域最受瞩目的焦点,天然具备极高的流量价值。 通过直接挑战被广泛认可的英语水平和教学成果,李阳试图重新塑造自己作为“英语教学权威”的人设,并利用争议性话题强行将自己与热点人物绑定,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媒体曝光和公众讨论。 02 为何观众不买账? 当代公众对营销套路已具备相当的辨识力。当批评明显超出学术讨论范畴,带有强烈的人身攻击和贬低色彩时,很容易被识别为刻意的炒作行为。 董宇辉的成功,本质上是其知识底蕴、个人修养与真诚风格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公众认可的他,远不止于“发音是否标准”这个单一维度。李阳的批评恰恰暴露了他对成功要素理解的滞后。 观众现场的沉默与严肃,正是对这种不得体的沟通方式最直接的否定。 李阳或许期望用激烈的言辞引发轰动效应,但台下那片寂静已经给出了最有力的回答。在今天的舆论场,真正的流量来自于真诚的共鸣,而非刻意的冲突。 当一个批评者只剩下批评的声音,他离被时代抛弃也就不远了。



旧忆杯
这货想博流量想疯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