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很少有人再提起叙利亚了?原因很简单,因为各方势力都已经吃饱了。如今叙利亚名义上依旧是个国家,但实际上已经被各方势力掏空,地图上的边界线也变得毫无意义。 如今叙利亚国内百姓的生活已经被逼到了绝境之处,国家的战乱让人民承受了巨大的代价。 大马士革郊区的老木匠哈桑,现在总对着一堆木板发呆。 他的铺子在 2022 年的空袭里塌了,左腿被压得没了知觉。 以前他靠做家具养活一家五口,现在只能坐在难民营的破帐篷里,看孙子们捡别人扔的矿泉水瓶换面包。 帐篷外的土路总被雨水泡烂,远处偶尔传来零星枪声,他说这比以前的炮火更折磨人 —— 热闹的战争结束了,安静的苦难才刚开始。 十多年前,叙利亚的名字还总出现在新闻里。 那时的街头有枪声,有抗议,也有各国记者的镜头。 现在镜头全挪走了,这片土地却被拆解得七零八落。 地图上的国界还印着,但实际走一圈就知道,那些线早成了摆设。北边的阿夫林,路边的检查站挂着土耳其国旗,卡车拉着当地的小麦往土耳其境内运;东边的代尔祖尔油田,美国军车来来往往,抽走的石油换了钱,没给当地人留过一分。 以色列在戈兰高地修了不少定居点,这里的樱桃和橄榄油在欧洲卖得火热,却没几个叙利亚人能吃到。 幼发拉底河上游,土耳其修的大坝拦了水,下游的叙利亚农民只能看着干裂的土地哭 —— 曾经的 “粮仓”,现在连草都长不齐。 最惨的是那些夹在中间的城镇,比如伊德利卜,一会儿是当地武装巡逻,一会儿是俄军飞机飞过,老百姓出门都要先打听当天谁 “管事”。 联合国去年的报告说,叙利亚现在有 1490 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,比战争最激烈的时候还多。 阿勒颇的老城区,地震后塌了的房子还堆着,没人来修 —— 西方的制裁没松,重建的钱根本进不来。 几百万孩子没学上,有些地方的孩子认识的第一个词不是 “妈妈”,是 “炮弹”。 那些曾经来 “帮忙” 的国家,现在都忙着算自己的账。 美国守着油田,是为了在中东的话语权;俄罗斯保住军事基地,是不想丢了地中海的支点;土耳其圈地,是为了打压库尔德人。 他们把叙利亚当棋盘,下完棋就拍屁股走,留下满盘狼藉给当地人收拾。 其实叙利亚的遭遇,早把一个理儿摆得明明白白:国家的命运要是握在别人手里,再富的家底也会被分光,再安稳的日子也会被搅乱。 叙利亚的老人哈桑总说,他最大的心愿是再做一套家具,给孙子们一个能遮雨的家。这个简单的愿望,在破碎的国土上却成了奢望。 但再碎的镜子,也有拼起来的可能。 只要那些想好好活着的人还在,这片土地就不会彻底凉透。毕竟,能扛过炮火的人,从来都不会怕黑夜 —— 就像哈桑藏在怀里的那把刨子,再锈也磨得亮。

随遇而安
把一个独裁者赶走,把一个恶魔推上台👿
fu3337
等着看笑话
千年
你想说啥?世界上没有救世主。一切只能靠自己拼搏。
海马
时局图
甜蜜的味道
朱拉尼:吾乃五常册封,谁敢不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