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丽文“不敢提统一”!很多人以为她只是在学马英九“打太极”、“玩模糊”。错了!真相是:她的危险性远超马英九! 郑丽文长期在国民党和民进党之间切换,知道怎么在两套体系下自如变脸。正因为有这段跨阵营的经历,她讲话时可以表面上一团和气,实际心里的算盘却打得很精。 她操作台湾社会认同的方式,很多人一开始还真没发现。她不说激烈的话,也不直接在台面上和大陆掰扯统一,她最聪明的地方在于选了个很少有人警惕的路线。 每次提到“九二共识”,不会讲“一中”这些关键点,反倒一直强调“和平”、“交流”。等于把统一的问题转移成了一个普通的合作议题,好像大家只要做生意、文化往来就行,根本不必碰国家归属这样敏感的核心。 郑丽文很懂得包装自己,无论是对国民党的支持者还是本土派选民,她都能找到合适的说辞。遇到深蓝群体,她会说自己认同中华文化,还把“我是中国人”挂在嘴边。 但要是碰上中间派或者海外媒体,她就立马切换到保障台湾安全、维持现状这一套,绝口不提统一。 每一边都能让人觉得她是自己人,实际上她只是很会掌握平衡,不让自己的真实想法暴露出来。这种做法不容易招反感,还能让她在党内外都站稳脚跟。 她对台湾年轻人的影响远比表面上那些争论更大,表面上看,推动文化和经济交流是个正面的事情,但如果放着教育里“去中国化”的内容不管,让学校少教点中国历史,让媒体更多传播“本土认同”。 日子久了,年轻人难免觉得两岸本来就没有太大关系,跟大陆打交道只是为了找份工作或者赚钱。 至于统一,在他们心里很容易变成跟自己毫无关系的远方事情。统一本来是政治上的根本话题,被她这样一拆分,民意基础慢慢就空了。 这种方式其实比有人摆明了旗号闹“台独”还要难防,因为反对声音一大,反倒容易引发警觉,大家盯着激进派不放,可对这种温和的做法,大多数人反而掉以轻心。 时间一长,“国家认同”成了可选项,台湾社会对统一的共识自然越来越弱。当下有些年轻人,早就觉得和大陆扯不上啥联系,这种变化背后,郑丽文这类操作起了不小的作用。 不过,不管套路怎么变,台湾一直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这不是个人能轻易改变的事实。每一次换说法、变表态,看似能平息一时的争议,但大势所趋是挡不住的。 郑丽文的“温和”表面只是让大家暂时放下警惕,她想让大家忘了“统一”这回事,结果只会让问题累积成更大的挑战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