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81年,见三藩之乱将平息,王辅臣深知难逃康熙的清算,决定自杀,让亲兵在他睡熟后,用桑皮纸喷酒,一层一层蒙住口鼻。 在平凉城提督府里,王辅臣望着案头那把御赐豹尾枪。 这是顺治爷亲赐的“先帝遗物”,当年康熙拉着他的手说:“见此枪如见朕。” 而如今,他攥着枪柄的手在抖:“该来的,终究躲不过。” 三日后,亲兵们用桑皮纸蘸着酒,一层一层蒙住他的口鼻。 他闭着眼,终于不用再担惊受怕。 至少,家人和部下能活。 王辅臣本姓李,山西大同人。 早年混得潦倒,娶了个赌鬼姐夫,常因耍钱被骂。 一次醉后争执,他失手杀了姐夫,连夜逃到大同总兵姜瓖帐下。 姜瓖见他一身蛮力,收为养子,改姓王。 1649年,姜瓖反清,王辅臣跟着起兵。 在大同城下,他单骑冲阵,八旗精锐的刀枪砍在他铠甲上叮当作响,竟硬生生撕开一道缺口。 多尔衮亲率大军来援,也被他搅得阵脚大乱。 “马鹞子”的凶名,就此传遍清营。 清军破大同后,王辅臣归降。 可他命途多舛。 先被英亲王阿济格收编,后因阿济格获罪,他沦为辛者库奴隶。 顺治亲政后,听闻“有马鹞子者,勇士”,特召他入宫。 顺治拍着他的肩膀,直夸他:“朕留着你,是要你替朕守江山。” 此后十年,王辅臣成了顺治的“刀”,御前侍卫、总兵、援剿右镇总兵…… 康熙继位后,他更受重用,被吴三桂以重金拉拢时,他选了清廷。 毕竟,“先帝的臣子”,总该效忠新君。 1674年,王辅臣的傲气却栽了跟头。 新上任的陕西经略莫洛,总克扣他的粮饷马匹。 王辅臣去理论,莫洛拍桌骂:“你个降将,也配要这要那?” 他当场抽出刀,砍翻莫洛的亲兵。 混乱中,莫洛咽喉中箭身亡,部众全被他收编。 事已至此,他索性派使者见吴三桂:“我反了。” 这一年,他50岁。 从大同反清,到归降清廷,再到反清,他像枚被抛来抛去的棋子。 吴三桂封他“平凉王”,他占着陇南、秦州,成了西北最大的割据势力。 康熙急了,派图海率大军征讨。 图海没硬打,专攻心术。 他让人在平凉城外喊:“王将军,康熙说你若降,仍任提督!” 王辅臣望着城下自己的部众,那些都是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,若再打下去,全得死。 他最终开城投降。 复降后,康熙封他为太子太保,仍管平凉军务。 可王辅臣睡不安稳。 他太清楚自己的“污点”,反复降清,杀过上司,还跟过吴三桂。 三藩之乱未平,康熙需要他当“样板”。 可一旦天下太平,他这种“贰臣”,就是颗定时炸弹。 他常对亲兵叹气:“皇上留我,是乱世用将;等平了吴三桂,我这条命,怕是要填进历史里。” 1681年,昆明城破,吴世璠自杀。 三藩之乱终了。 王辅臣接到圣旨:“即刻赴京述职。” 他笑了,该来的,还是来了。 王辅臣开始安排后事。 他把家产全分给老部下:“跟着我吃苦这么多年,这点钱,够你们安家。” 他遣散妻妾:“回乡下,别说是我王家的人。” 最后,他叫来十个亲兵:“用桑皮纸喷酒,蒙住我口鼻。对外说痰厥暴毙,别留痕迹,图海将军为我担了太多,别连累他。” 亲兵们跪地哭:“将军,我们宁可陪您死!” 王辅臣态度强硬的拔刀要自刎,几人这才颤抖着照做。 那晚,他喝了半坛酒,沉沉睡去。 桑皮纸一层层覆上,他的呼吸越来越轻。 王辅臣死后,副将孙思克上报“途中暴毙”。 康熙在乾清宫翻着奏折,沉默许久,问明珠:“你怎么看?” 明珠说:“他死了,省得牵连部下,也堵了天下悠悠之口。” 康熙点头:“厚葬,赦免他家人。” 王吉贞被革职,亲兵们各奔东西。 王辅臣的一生,像场荒诞的循环,杀姐夫逃命,降清立功,反清求存,复降保命,最终自杀谢罪。 他不是坏人,只是太想“被需要”。 顺治说他“勇士”,康熙赐他御枪,可他们都只把他当“能用则用,不用则弃”的棋子。 他用桑皮纸结束生命时,或许在想若当初跟着姜瓖到底,若不曾杀莫洛,若……可乱世里,哪有“若”? 1681年的雪,埋了他的尸,也埋了一个时代的荒诞。 主要信源:(人民资讯——平定三藩“捡漏哥”杰书战功卓著 封面新闻——清史四书·康熙奇局丨“三藩之乱”忠烈,也是元凶(01))

用户10xxx49
不会带着部众远遁打地盘自王吗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