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个扎心的大实话。蒋介石为什么一辈子没敢动周恩来?怕他吗?不是。是怕自己手底下那帮人。 一九二五年棉湖那天,黄埔教导团两千来个学生兵,被推上去顶林虎两万多精兵。新塘村一打响,第一营正面硬扛,第三营往侧后绕,第二营压在后面。 何应钦在阵地线上跑,心里清楚,顶住了有路,顶不住东征就散。 团部里,蒋介石手反剪着打转,嘴里骂林虎,额上都是汗。几门山炮闹脾气,陈诚急得直跺脚,苏联顾问闷头看地图。周恩来挂着政治部主任的职务,人却已经站在火线上,给学生兵打气,盯着哪块阵地要垮。 炮调好后,第一发砸进敌群,旗子插满山坡,教导第二团从背后一咬,林虎以为被前后包抄,只好撤。 棉湖这一仗保住了第一次东征,也在不少黄埔学生心里刻下“周主任”三个字。 蒋介石往后成了对手,心里也明白,这人不是纸面上的名字。 黄埔、东征那圈旧人,很多和周恩来共过事。周恩来对他们的底细记得一清二楚。 跟斯诺聊天,他把蒋介石看得很透,说一九三四年蒋的权力到顶,后来一路往下;说他战术上是外行,战略上好一点,政治嗅觉强,所以能把军阀收拢在身边。 又顺手点了陈诚、胡宗南、何应钦,谁能打,谁肯干,谁一九二七年以后在战场上就见不着像样表现。这些话传回去,面子不好看,判断却很难反驳。 时间挪到重庆,双方的盘算更露出来。 毛主席飞去谈判,赫尔利嚷着要回国,张治中被派去甘肃。 周恩来一听就知道味不对,飞机上少了“保人”,蒋介石心里就多几种打法。于是去找赫尔利,说人是你接出来的,就得送回去,不然失信天下。 又去劝张治中,提醒他自己名声系在这件事上。最后干脆当面去找蒋介石,把这两个人按在重庆。毛主席那趟飞机能平安落地,很大一块靠这层死扛。 这一年重庆还出过一桩血案。 一九四五年十月八日,毛主席在剧场看戏,办事处那边打来电话,说英文秘书李少石在红岩村附近中枪。车子路过几名国民党伤兵时碰了人,司机没停车,有兵回了枪,子弹打在李少石身上。送到七星岗市民医院,血水一盆盆端出来。 周恩来看着,想起二十年前廖仲恺遇刺,眼圈当场就红了。 事情查清,是鲁莽惹祸,他去盯宪兵司令张镇,要严查凶手,又要求亲自护送毛主席回红岩。 被撞伤的那个兵,他也承担医药费用,外面忙成一团,剧场里戏照看,毛主席那晚一句没听说。 等安全回延安,周恩来在桂园设宴,敬张镇一杯,说这份情记着。 一九四六年“四八”那天,上清寺的空气又紧起来。王若飞、博古回延安汇报,叶挺着急回去,把女儿小扬眉抱上飞机,邓发同机。 周恩来把人送上车,回驻地时脸上还有笑,一进门就吩咐电台盯延安,一有消息马上报。这一天他不出门,就守在办公桌前。李佩芝进屋,神情发紧,他留她一起等电报,嘴上讲小扬眉多闹腾,邓发多爽直,其实自己心里也打鼓。 手表看了一圈又一圈,屋里越来越安静。 电报送到手里,几句短话,把一屋子人砸懵: 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撞山,全机遇难。周恩来脸色一下子发白,仰头闭眼,想把眼泪咽回去,眼角还是滑下两滴。李佩芝当场哭出声,旁边的人也跟着红了眼眶。他终于忍不住,叫了一声“若飞同志”,声音卡住,憋了很久,只挤出一句“怪自己,没想到分两架飞机飞”。 其实他早劝过叶挺父女另乘一架,只是没坚持。后来调查认定是天气突变造成的空难,美籍飞行员没有动手脚,他也这样对大家解释,可心里的那口自责,一直压着。 新中国成立以后,两岸各守一边,旧账还在。 任弼时在延安时就落下严重高血压,一九四九年三月随中央离开西柏坡,多数路程躺在车里硬挺。一九五零年国庆,他还登上天安门。 朝鲜战火一起,政治局会议常常开到深夜,医生叫他回去休息,他总是坐到最后。 十月二十七日中午,人走了,才四十六岁。 毛主席亲题“任弼时同志之墓”。 一年后,周恩来到任家,握着陈琮英的手,摸摸几个孩子的头,说着一路走来的旧事,说到动情处,嗓音发抖,眼泪掉下来,在孩子面前哭得像个亲长。 还有普通百姓那本账。一九七零年,一个插队回来的孩子说起延安老区还很穷,桌上的筷子被放在一边,周恩来只说了一句“总理没当好”。甘肃定西二十二个月没透雨,几百万人缺粮缺水,一九七三年工作汇报一讲完,他当场落泪,说国务院有责任。 会一散,就从八个部委抽人下去,几封特急电、几份调查报告送到病床边,他在批示上把“口粮不够、衣服不够、饮水不够、医药不够”一条条写清,要求仓库打开,先把人救住再说。 这样一个人站在台上,背后是一整串旧事和人心。 周恩来在公开场合谈蒋介石,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,蒋算是有功,可以留在这片土地上的任何地方。记者问要不要给个部级,他说部长职位太低。 这种说法,让外人听着惊讶,老对手听着也得皱眉。 蒋介石这一辈子,不是没机会动周恩来,战场上、天上、谈判桌上,都可以做文章。 真没动,大概心里清楚,这个人一倒下去,不是一张脸从世上消失,而是一大片熟人、一堆记忆一起翻,这些名字,全挤在周恩来身后。

邓立
一心为民的好总理
用户10xxx00
你保证克什米尔公主号是手下人背着蒋介石干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