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EUV封锁就只能困在28纳米?中国芯片人偏不信邪!没有荷兰顶级光刻机,早在2020年中芯国际就靠深紫外光刻机(DUV)的多重曝光技术,硬是刻出了7纳米芯片。这波绝境突围,是不是狠狠打破了所谓的“铁律”? 很多人都觉得没有荷兰那台顶级EUV光刻机,中国芯片就只能卡在28纳米打转,这话放在几年前好像没人敢反驳,连不少行业内的老外都笃定这是“铁律”。 咱先掰扯清楚这两台机器的差别,EUV就像给芯片刻花纹的高级手术刀,一刀下去又快又精准,能刻出头发丝万分之一细的线路;DUV是普通手术刀,想刻出同样细的线路,得反复切好几刀还不能出错。 2018年之后,EUV就成了卡脖子的东西,人家明确说不卖给咱们,当时不少声音说这下完了,先进芯片彻底没指望了,可中芯的工程师偏不信这个邪。 2020年的时候,圈子里突然传出个炸锅的消息,中芯用手里的DUV光刻机,硬是刻出了7纳米芯片,这个消息刚出来的时候,好多人都以为是造谣,说这比用菜刀削出精密零件还难。 这话还真没夸张,DUV做7纳米得用“多重曝光”技术,简单说就是在硅片上反复涂胶、曝光、蚀刻,每一步的误差都不能超过纳米级,相当于在足球场上踢点球,要求球正好落在硬币大小的区域里。 当时中芯的工程师们熬了多少夜没人知道,只知道为了控制误差,他们把车间温度精确到±0.1℃,连空气湿度都卡得死死的,就这么一点点调参数,硬是把良率从最初的百分之十几提到了能批量生产的水平。 最狠的是这不是实验室里的样品,2023年华为Mate 60发布的时候,大家拆开一看,里面的芯片就是中芯用这套技术造的,这下那些说风凉话的人彻底闭了嘴。 你要是当时在芯片行业里,听到这个消息会咋想?是觉得这纯属运气,还是会佩服这些工程师的韧劲?反正我当时跟圈里朋友聊的时候,人家说这波操作比拿到EUV还提气。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不是终点,2025年9月又有新消息,中芯正在测试咱们自己人做的DUV光刻机,是上海一家叫宇量昇的公司造的,不仅能做28纳米芯片,还能试着冲击5纳米,这可比当年改国外设备更有底气。 之前总有人说咱们只会抄别人的技术,可这次真没法杠了,人家把最关键的设备锁起来,咱们硬生生走出了另一条路,这就像别人把大门焊死,咱们偏要在墙上凿出个窗户,还顺便装了扇防盗门。 这事儿还带出个连锁反应,以前全球芯片设备市场被荷兰、美国几家公司垄断,现在咱们自己的DUV出来了,2024年9月工信部都把它放进了首台套推广目录,以后汽车、家电里用的芯片,咱们自己造起来更方便了。 可能有人会问,这么折腾成本不高吗?确实比EUV高一些,但总比被人卡脖子强啊,就像家里备着发电机,平时可能用不上,真停电的时候就知道有多重要了。 现在再回头看2020年那次突破,它真正的意义不是造出了一款芯片,而是打破了“没别人的设备就不行”的迷信,让整个行业明白,所谓的“铁律”,就是用来被打破的。 咱们中国人做事就有这个股劲,越被说不行就越要做成,从两弹一星到现在的芯片,从来都是这样。那些想着用技术封锁逼咱们让步的人,可能忘了最核心的一点,创造力这东西,从来不是靠封锁能堵得住的。 以后再听到有人说“中国造不出XX”,不妨先等等看,说不定过两天就有好消息传来,毕竟奇迹这东西,咱们创造得还少吗? 信息来源: 中国日报网——2025-09-24 中芯国际正在测试自主研发的光刻设备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