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4年,沈醉说:当年徐远举没对江姐进行侮辱,是因为江姐怒斥了徐远举。江姐被审

余军侃武器 2025-11-18 13:44:56

1964年,沈醉说:当年徐远举没对江姐进行侮辱,是因为江姐怒斥了徐远举。江姐被审的时候,沈醉在,目睹了全过程。罗广斌说:江姐的机智、勇敢没写进小说,太可惜。 重庆那段峥嵘岁月,审讯室里灯光昏黄,国民党特务徐远举步步紧逼,江姐面临最卑劣的威胁。就在敌人伸手的那一刻,她会如何回击? 江姐江竹筠1916年出生在四川自流井,早年求学就接触进步思想,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婚后和彭咏梧一起在重庆干地下工作,她负责联络区委,组织工人罢工,印发传单,传递情报。彭咏梧1948年春牺牲后,她接过重担,任重庆北碚区委书记兼妇委书记。身高一米五六的她,总能在人群中隐没,干起活来细致周到,掩护同志安全,协调游击队,藏匿电台部件。 1948年6月14日那天,她化装成农妇,携带文件去万县联络点。谁知叛徒刘国定已告密,国民党保密局特务在渡口设卡,把她抓了。押解到重庆白公馆,敌人知道她身份不一般,保密局二处处长徐远举亲自接手。这家伙手上沾满革命者鲜血,惯用刑讯逼供名单。沈醉那时在保密局西南特区干情报,受命旁观审讯。他1914年生于湖南湘潭,早年投身军统,爬到中层位置。重庆梅雨季节,空气潮湿发霉,审讯室水泥墙斑驳,桌上刑具散落。 审讯从6月下旬开始,徐远举先软硬兼施,许诺宽大,又威胁株连同志。江姐一言不发,守住党的纪律。敌人用皮鞭抽打,用老虎凳压腿,用辣椒水灌嘴,用吊索悬挂。她脸色苍白,汗水滴落,却始终紧闭嘴唇,不吐一个字。徐远举恼羞成怒,换了更下作的招数,意图剥去衣物施以侮辱,逼她开口。就在这节骨眼上,江姐声音洪亮地斥责:“徐远举,你这国民党走狗!败局已定,还想用这种下作手段?江竹筠是共产党员,宁折不弯!你若敢动,早晚为罪行付出代价!”这番话直击要害,徐远举脸色煞白,尴尬收手,再没敢继续。审讯被迫中断,手下们收拾刑具,室内死一般寂静。 沈醉全程在暗处目睹这一切。江姐的坚定,让他这个国民党情报官留下深刻印象。这事搁到现在说,也够震撼。徐远举这种人,粗野残暴,从不手软,可江姐的胆识智慧,就这么震住了他。敌人虽继续施刑,但再没用那类手段。江姐被转到渣滓洞,继续领导狱中斗争,用针线传递密信,组织同志唱歌鼓舞士气。她高唱《国际歌》,激励大家坚持到解放。 1949年11月14日,国民党败局已定,在最后疯狂中枪杀了江姐,年仅29岁。她的牺牲,推动了重庆地下党的胜利。狱中同志们把她的精神传下去,成了红色火种。1961年,《红岩》小说问世,罗广斌根据亲身经历和同志回忆,塑造了江雪琴等形象,歌颂党的地下斗争。书中写到江姐受刑,却没详细记那次斥责徐远举的细节。 1964年,沈醉读到《红岩》,主动联系罗广斌,讲起当年亲眼所见。他强调,正是江姐那番机敏勇敢的斥责,避免了侮辱,震慑了敌人。罗广斌听后感慨,这情节本该入书,更全面展现女英雄风采。他在访谈中反复提此事,遗憾那些生动片段没全呈现。沈醉还通过口述历史,搜集档案,推动资料整理。他走访老同志,翻阅文件,买多本《红岩》分发给年轻人,让江姐故事在新时代发光。 这事搁在今天看,江姐的品质就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。说白了,她那股不屈劲儿,源于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忠诚。国民党反动派气数已尽,靠不了那些卑劣手段,就能摧毁革命意志。江姐用实际行动证明,共产党人面对敌人,从不低头。她的故事,不是遥远的传说,而是活生生的教材。我们学党史,就得从这些细节入手,体会先辈怎么在逆境中守住底线。 想想看,沈醉从国民党那边转过来,晚年还能主动还原历史,这也说明真理的力量大。罗广斌写《红岩》,本就为传承红色基因,可惜有些片段漏了,沈醉一补,就更完整了。这不光是个人回忆,更是集体记忆的延续。重庆地下斗争那段,英雄辈出,江姐只是其中一个,可她的影响深远。至今,渣滓洞白公馆还是教育基地,年轻人去参观,总能从中汲取力量。 要说内涵,这故事告诉我们,革命不是空谈,得有实打实的担当。江姐小小年纪,就把命豁出去了,为的是国家和人民。徐远举们再怎么折腾,也挡不住历史车轮。1964年沈醉那番话,搁在当时,也算一种反思。罗广斌的遗憾,更提醒创作者,得把英雄全貌写透。我们今天讲这些,不是为了忆苦思甜,而是为了在新时代,继续发扬那股精神,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。 江姐的机智勇敢,不是天生的,是党教育出来的。地下工作风险大,她却一步步走得稳当。被捕后,敌人围追堵截,她守住秘密,保护了同志。这份觉悟,值得每名党员学。沈醉目睹全过程,后来说起时,估计也感慨万千。历史档案里,徐远举的自供材料,也印证了那次审讯的残酷。可江姐赢了,不是靠运气,是靠信仰。  

0 阅读:44

猜你喜欢

余军侃武器

余军侃武器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