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刚刚。 日本突然公布了最新全国电话调查结果。据共同社报道,11月15—1

景澄百灵鸟 2025-11-18 14:35:35

就在刚刚。 日本突然公布了最新全国电话调查结果。据共同社报道,11月15—16日实施的调查显示,当前内阁支持率为69.9%,比10月上升5.5个百分点。 顺着这个数字往下看,69.9%是高位,但不是“稳到不动”。这种起伏会牵动预算审查节奏和日本各类采购安排的推进力度,尤其是那些跨年度的大项目。 具体到海上力量,日本近年按计划推进“最上”级护卫舰,公开目标是12艘;同时引进F-35,累计订单约147架的规模持续推进。对照我们这边,052D、055这两型驱逐舰保持批量交付的节奏,节点清晰,船厂和部队都能按期压实任务,这种连续性就是战备的底。 再把目光落到新一代战机,日本与英意合作的GCAP项目,官方预期是2035年前后形成战力。长期项目最怕中途摇摆。我们在歼-20、运-20的扩充上,过去几年常态化交付、改装升级同步推进,外界能看到的就是训练和保障体系跟着完善,链条没有被打断。 产业链的韧性也很关键。日本的主力承包商如三菱重工、川崎重工承担舰机建造,接单周期受审查进度影响更明显。对照美国海军的近年调整,濒海战斗舰项目缩减就是实例,一旦节奏打断,后续维护与训练成本会逆向增加。我们这边几个造船基地保持高强度出厂频率,人员、材料、试航排期能更稳地压在时间线上。 时间往前推到今年夏天,日本参与环太平洋多国演训,海空力量与盟友联合训练,节奏保持稳定。我们近海的例行演训同样持续推进,课目更细、联合作业更密。训练看重的是连续性与密度,一旦中断,效果立刻回落,这在各国公开演训的频次和规模里都能找到对应。 防空与反导的建设上,日本“摩耶”级两艘已入列,后续以新型系统替代岸基方案的讨论仍在公开层面持续。我们在远海护航与防空体系搭配上,多平台协同已是常态,直接提升远域持续作业的安全系数。 陆上防护方面,日本在西南方向增设导弹与电子支援力量的公开趋势明确,12式的升级改造也在推进。我们在岸防与海防的融合上,火力与情报耦合更紧,单位之间的协同测试频繁出现在公开消息里,体系联动更顺畅。 这些对照放在一起,结论很直接:日本那边的民意温度计高或低,都会影响装备采购、训练安排和企业接单的节奏。节奏一乱,战备就会被动,这是各国实践里反复验证的规律。 站在我们自己这边,更要把手里的事情做扎实。舰机批量交付、人员体系稳步扩充、演训无缝衔接,这些都是可量化的进度,越稳越有底气。 周边的掰手腕不会停,谁的节奏稳、体系完整,谁就更占主动。数据在走、装备在到、训练在跟上,把每个节点压实,就是最有力的回应。 回到开头的那条69.9%,它是参考,不是决定性变量。我们盯住自己的节拍,按季兑现建设目标,外面的起伏就难形成连锁影响。 这事归根到底看执行。只要生产线不停、编组不乱、演训不断,主动权就握在手里。

0 阅读:178

猜你喜欢

景澄百灵鸟

景澄百灵鸟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