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然不出中国所料:美国驻日大使发声,非常激动地“感谢中国”。看热闹不嫌事大,美国大使看似感谢,实则是在煽风点火让中日关系更加紧张。高市早苗因为不当的言论和拒不认错的态度,导致中日关系彻底降入冰点,更是引发了中国的一系列强硬措施。 日本经济安全保障大臣高市早苗在2023年12月8日国会预算委员会答辩时,表示如果台湾出现伴随武力的紧急事态,可能被认定为威胁日本存亡的危机,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。这种言论直接挑战中国核心利益,立即引起中方强烈反应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当天就指出,这粗暴干涉内政,严重违反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。中方强调台湾问题是红线,不容任何外部势力插手。高市早苗的表述并非首次,日本政界部分人士长期在台湾议题上小动作频频,但这次直接联结日本安全,触碰了底线。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警告,如果有人干涉中国内政,中国会坚决回击。日本外务省迅速召见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提出抗议,要求撤回相关表述。吴江浩重申中方立场坚定,绝不退让。 高市早苗面对批评未见软化,在后续议会场合仅表示会注意用词,却拒绝正式收回言论。这种态度进一步激化矛盾,中国采取实际措施作为回应。首先,外交部通过渠道提醒中国公民近期避免赴日旅行,理由是防范潜在风险。这直接影响日本旅游业,数据显示日本依赖中国游客消费,2023年上半年中国赴日游客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,此举让日本酒店和商家担忧收入锐减。其次,教育部发布留学警示,建议学生和家长慎重考虑赴日求学计划。日本高校吸引大量中国留学生,2023年超过10万名,此警告可能导致入学率下降,影响日本教育经济。中国这些步骤有针对性,旨在通过经济杠杆施压,而非军事对抗,体现了外交智慧。日本国内对此分裂,自民党资深成员石破茂公开批评高市的表述欠缺谨慎,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也指出台湾事务属中国内政,日本不应介入。 美国驻日大使拉姆·伊曼纽尔在2023年12月11日社交平台发帖,称感谢吴江浩和薛剑为深化美日联盟做贡献,还说圣诞节提前到来。这条帖子表面客气,实际扭曲中方外交行动,将其解读为无意中推动日本更靠向美国。伊曼纽尔的选择时机微妙,就在特朗普访日重申美日同盟后不久。美国国务院同期批准对台3.3亿美元军售,包括战机零部件和技术支持,中国国防部强烈反对,指责美方违背一个中国原则。伊曼纽尔的言论等于在中日摩擦中添油加醋,暗示中国施压越猛,日本对美国依赖越深。这符合美国亚太战略,旨在围堵中国,通过挑拨周边关系维护霸权。类似手法在美国处理南海问题时也出现,国防部长访问越南,推动地区联盟。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,特朗普同意韩国建造核潜艇,美日联合进行无人机防御演习。这些行动串联起来,显示高市言论可能受美国影响,是亚太棋局一环。中国对此保持警惕,但强硬回应并非中计,而是维护主权的核心表态。 中日摩擦升级,日本高层内部讨论激烈,自民党出现分歧,有人支持高市姿态,认为有助于日美合作,但更多人担心经济代价。日本媒体评论指出,高市极端言论可能将国家拖入险境,不该轻易介入他国事务。民众抗议扩大,要求高市收回言论并向中国道歉。中国通过外交部、国台办、驻日使馆和媒体集体发声,强调已准备实质反制。外交部副部长召见日本驻华大使,严正交涉。高市坚持不改,导致关系冷却。中国强调在主权问题上绝不妥协,美国小伎俩无法动摇中方底气。每一步行动都有分寸,旨在挫败干涉内政企图。事件反映亚太大国博弈,中国维护统一的决心坚定,日本需审慎行事,美国的干预只会加剧紧张,而非带来稳定。 事件后续发展中,中国继续监测日本动向,如果高市态度不变,可能有进一步措施。日本经济界呼吁政府缓和关系,避免贸易受影响。2023年中美日贸易额显示,日本对中国出口依赖度高,反制将带来实际损失。美国则通过军售和演习强化存在感,但这无法改变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。中国外交强调和平统一,但坚决反对分裂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