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宗昌准备处决一个逃兵,写手令时“毙”字不会写,就想改成打200军棍,可棍字也不

轩叔观察 2025-11-19 11:13:34

张宗昌准备处决一个逃兵,写手令时“毙”字不会写,就想改成打200军棍,可棍字也不知道怎么写,为了不让别人知道底细,便说道:“这兵胆大包天,敢临阵脱逃,不能轻饶。”[嘘] 民国时期的山东督军张宗昌,虽身居高位却识字不多,这个特点,在一次处置逃兵的事件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。 当时,张部下一名士兵逃跑被抓,按当时军法,逃兵当斩,张宗昌决定亲自书写手令,他屏退左右,铺纸提笔。不料,写到“枪毙”的“毙”字时,他迟迟无法下笔。 副官和卫兵们静静等待,不知何故,张宗昌沉吟片刻,改判“重打二百军棍”,然而,“棍”字同样难住了他,接连两字写不出,他索性搁笔起身。 他对着帐外高声说道:“这兵临阵脱逃,必须严惩!”随即下令将逃兵拉下去“按军规处置”,说完便转身离开。 这道语焉不详的命令给了副官操作空间,考虑到若真要处决,张宗昌通常会直接明令,最终,副官只是象征性地惩戒了逃兵,便将其私下释放。 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!看了张大帅这个轶事,评论区都快成茶馆了,大伙儿聊得那叫一个热闹。 “我的天,这真是‘知识改变命运’的反向版啊!要是张大帅当时会写那俩字,这逃兵的小命可就没了,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偶然,一个细节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。” “所以说,多读书还是有好处的……嗯,等等,好像有哪里不对?(狗头保命)” “这副官才是真正的人精啊!完美领会了领导‘看似发了火,其实没想好怎么办’的微妙精神,既给了大帅台阶下,又悄悄办了实事救了人,这职场生存智慧,绝了!” “副官才是关键!换了个愣头青,真把逃兵毙了或者打残了,等张大帅回过味儿来,副官自己也得倒霉。他这是在刀尖上跳了一场完美的舞。” “以前觉得张宗昌就是个粗鲁的军阀,没想到还有这么‘窘迫’又带点‘人情味’的一面,他虽然好面子,但好像也没到嗜杀成性的地步,这种复杂性挺真实的。” “看来‘三不知将军’(不知兵、钱、姨太太多)的绰号不是白叫的,但这个故事说明他至少还知道要脸,没硬撑到底,有点搞笑又有点生动。” “这不就跟我们开会时,领导在会上拍桌子骂得凶,但散会后又让咱悄悄把事办柔和点是一个道理嘛!关键是读懂领导的潜台词。” “论关键时刻掉链子(指忘字)的积极意义……所以说,有时候犯点小糊涂,未必是坏事。” 您觉得,这个逃兵能活下来,最主要的原因是张大帅一时心软,还是副官会来事儿,或者纯粹就是运气好?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故事,您是否听说过类似的历史趣闻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闻和看法。 信息来源:《张宗昌诗文与逸闻整理》·地方史料汇编·2020年

0 阅读:0
轩叔观察

轩叔观察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