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不其然,日本提出“历史上没有外军在日本本岛登陆并占领过”这个观点,作为自己底气

萧兹探秘说 2025-11-19 16:35:24

果不其然,日本提出“历史上没有外军在日本本岛登陆并占领过”这个观点,作为自己底气的象征,但日本的“底气”,其实远不止易守难攻那么简单。 日本这先天条件就很离谱,日本本土75%的面积都是山地丘陵,四个地方里三个是山,剩下的平原还零散得像打碎的镜子,最大的关东平原也才1.6万平方公里,连像样的开阔地都难找。 海岸线,3.5万公里的长度看着唬人,实则全是悬崖峭壁、暗礁密布,真正适合大规模登陆的滩涂不足10%,美军当年侦察来侦察去,好不容易挑出的宫崎海滩、九十九里滨,要么腹地狭小一登陆就被山地卡死,要么离东京太近等于往日军枪口上撞,比诺曼底海滩的条件差了不止一个档次。 这种地形别说外军登陆,就算登上来了,重型装备开不动,补给线拉不长,纯属自投罗网。 但光靠地形可撑不起这么久的“零登陆”纪录,历史上早就有人试过硬闯。元世祖忽必烈在13世纪就发动过两次征日,第一次凑了3万大军,结果刚摸到九州海岸,就被日军借着山地工事层层阻拦,加上不熟悉海况遭遇风暴,硬生生被赶了回去;第二次更是出动14万大军,号称要踏平日本,可日军早就在沿海修起了石墙防线,再加上台风帮忙,舰队几乎全军覆没,连滩头阵地都没站稳。 这两次失败不光是运气差,更关键是日本本岛的地形让进攻方根本无法展开兵力,而防守方却能凭借山地节节抵抗,把地理优势发挥到了极致。 到了二战后期,这种底气更是被日军玩出了新高度。当时美军都已经打到冲绳了,按理说登陆日本本岛只是时间问题,可日军早就制定了“一亿玉碎”的疯狂计划,从1945年2月开始全民动员,上到六旬老汉下到十五岁半大孩子都被拉来扛枪,硬是凑出了315万陆上兵力,还不算2800万拿着土枪、竹枪甚至镰刀的国民义勇队。 这些部队虽然武器简陋,步枪只配了一半,轻机枪还不到三成,很多人只能用甲午战争时期的老枪,但架不住人多且不惜命,全躲在滩头的坑道、碉堡里,就等着美军登岸后近距离拼命。更狠的是日军还准备在沿海村庄散布鼠疫杆菌,要和登陆部队同归于尽。 美军可不是傻子,早就算过这笔账,根据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评估,光是登陆九州就可能伤亡45.6万人,其中10万人阵亡,要是打本州攻东京,美军阵亡得超过20万,日军和平民死亡更是要达到500到1000万,相当于日本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要消失。 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买卖,盟军自然不会做,最后选择用原子弹结束战争,也让日本本岛躲过了真正的登陆战。 除此之外,日本早就深谙“主动防御”的道理。从明治维新开始,日本就把国家财政的60%砸在国防上,专门研制280毫米巨型岸防炮,在沿海修起密密麻麻的要塞,日俄战争时这些大炮虽然曾被俄军把未爆弹换了引信打回来,但也能看出其海防建设的早和狠。 而且日本是岛国,外军要登陆必须跨海运兵,这就给了日军足够的预警时间,再加上近代以来日本海军实力一度不弱,能在海上就拦截进攻力量,相当于给本岛加了层海上屏障。 日本的“零登陆”其实是多种因素的叠加buff。地理上的易守难攻是基础,历史上两次征日失败的案例又给后来者提了醒,近代的海防建设和全民动员体系则把防御能力拉满,再加上国际局势中很少有国家能同时具备跨海运兵、突破海军封锁、承受巨大伤亡的实力,种种条件凑在一起,才让日本有了这份“没人能登陆本岛”的底气。 说白了,这可不是单靠地形就能实现的,而是先天优势、后天准备、历史机遇凑出来的结果,不得不说确实有点“幸运”,但更多的是靠各种手段把防御做到了极致。

0 阅读:83

猜你喜欢

萧兹探秘说

萧兹探秘说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