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中国饭砸中国碗!扬言要让中国向世界道歉的阿丘,如今活成这样   阿丘坐在折叠椅

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-11-19 16:45:08

吃中国饭砸中国碗!扬言要让中国向世界道歉的阿丘,如今活成这样   阿丘坐在折叠椅上,手里攥着一份早就背得滚瓜烂熟的主持词,身旁是刚赶场回来的地方歌手和一脸困意的舞蹈队员。阿丘的西装在强光下有些发旧,和舞台上曾经的央视名嘴判若两人。往昔的意气风发像隔了一层玻璃,伸手碰不到了。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,空气里满是紧张和不安。就在那年春节后不久,阿丘在微博上写下一段话:“东亚病夫的牌匾早已踢碎了一个多世纪,可我们能不能温和点,带点歉意,戴上口罩,向世界鞠个躬,说声对不起,给你们添乱了……”这话发出去没几天,评论区就炸了。 有人说他是“吃中国饭砸中国碗”,有人骂他“软骨”,还有人翻出他小时候的家世,说这种话是对不起自己家族的根。那条微博像一颗小石子,落进了舆论的湖面,荡起波澜,越扩越大。 阿丘之前在南宁棉纺厂当政工干部,铁饭碗的日子稳定但无聊,他总觉得自己的嘴巴和脑子不该只用来写总结、念指示。 工作之余,他写了小品剧本,像《失物》、《呼唤》这些名字,现在说出来没人记得,可当年可是在广西文艺圈拿过奖的。后来他被南宁艺术剧院借调,终于离开了枯燥的工厂,开始在更大的舞台上说话。 做编剧、做主持、做编辑,他一步步摸索着,最后跳到湖南台,又被央视看中。阿丘成了《社会记录》的主持人。他的风格很特别,像老街巷口说书的,偶尔加点幽默,偶尔来点反差。 毕竟那个年代的央视主持人千人一面,阿丘是真敢说、说得漂亮。那几年,他算是行业里风头最劲的几个主持人之一。 疫情最凶的时候,每个人都紧绷着神经,敏感到极点。阿丘那句“向世界道歉”,惹了众怒。人民日报直接发文定性,央视也很快做了反应。 他的节目停播,名字从台里官网消失。熟悉的同事有的装作不认识,有的悄悄拉黑微信。他的“说书人”风格成了笑柄,没人再记得他当年在演播厅里侃侃而谈的自信,只记得他那条“添乱”的微博。 阿丘离开央视后,试过转型做网络节目,也跑过幕后策划,但都没激起什么水花。商演成了他为数不多的收入来源。社交平台上偶尔会流出他在某地企业年会、商业庆典做嘉宾的视频。视频里,他还是那一套标准主持腔,只是底气和过去不同了。 观众是老板请来的员工,掌声里夹着冷场的尴尬。有人拍下他在酒店大堂低头看手机的样子,评论里满是唏嘘。央视演播厅的聚光灯和小城商演台的聚光灯,本质上没什么不同,只是聚光的对象变了,目光也变了味。 公众人物拿着话筒,代表的不只是自己,背后还有无数信任他的观众和平台的底线。中国不是病毒的制造者,阿丘那种“温和道歉”的说法,确实容易让人误解。疫情期间,世界上不少国家在指责和甩锅,中国舆论场的情绪也极为敏感。央视主持人的话分量极重,稍有偏差就会被无限放大。 央视不是个人秀的舞台,更多的是承担着国家叙事和民族形象的责任。尤其在特殊时期,主持人的一句话,可能影响的是上亿人的认知。阿丘的失败,恰恰说明了话语权的分量,也提醒了后来人,越是站在高处,越要小心脚下的路。 从央视演播厅到地方商演台,光环和落寞不过一线之隔。名利和责任也是。阿丘的故事,终究还是回到了那个夜晚的后台。折叠椅上的身影,像是一种无声的提醒,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话买单。 参考信息:CCTV:另类阿丘

0 阅读:73
源源谈国际趣事

源源谈国际趣事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