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、德国、英国、法国、日本、意大利、加拿大发表联合声明,中国强烈反对。 11

娱妮相约娱乐 2025-11-20 10:09:56

美国、德国、英国、法国、日本、意大利、加拿大发表联合声明,中国强烈反对。 11月13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,发言人林剑针对前一天G7外长会在加拿大发表的联合声明作出回应,直言其"罔顾事实、颠倒黑白",明确传递出中方的强烈不满与坚决反对。 这次,我们不惯着他们!战后数十年间,美、德、英等国凭借经济与军事优势,几乎垄断了国际规则的制定权。 从贸易关税的核算标准到地缘政治的框架设计,基本都由他们协商敲定,其他国家大多只能被动遵从。 这种"少数人说了算"的行事逻辑,早已内化为他们的行为惯性。 但如今的世界早已不是当年的格局。 中国这些年的发展有目共睹,经济体量稳居世界第二,拥有全球少见的完整产业链,不少科技领域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突破。 与此同时,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抱团发声,不再甘心做规则的"旁观者",多极化趋势如潮水般不可逆转。 在这样的背景下,G7集体发表涉华声明,本质是老霸主们眼见话语权被稀释,急于通过集体发声的方式强化存在感,试图将松动的旧秩序重新稳固。 剖析声明中针对中国的具体论调,每一条都站不住脚,字里行间都透着双重标准的虚伪底色。 以台湾问题为例,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国内政,联合国早已明确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,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 可G7偏偏将这件中国内政定义为"地区风险",核心目的就是借该议题干涉中国内政,给"台独"分裂势力释放错误信号。 这种干涉别国内政的做法,放在他们自己身上绝难容忍,换到中国身上却换了一套说辞,公平二字无从谈起。 在南海问题上,G7的操作同样缺乏合理性。 除日本与南海稍有关联外,其他成员国均与南海事务并无直接关联,却执意跳出来渲染局势紧张。 明眼人都清楚,南海局势总体保持稳定,周边国家早已通过对话协商建立起有效的管控机制。 他们之所以紧盯南海不放,无非是想为自家军舰频繁在南海活动寻找"合理"借口,维持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。 这种"非当事国比当事国更积极"的操作,正是霸权思维的典型延续。 他们一边对中国的国防政策指手画脚,一边却对盟友的危险行为视而不见。 美英澳构建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,计划向澳大利亚转让核潜艇技术,其中涉及的高浓铀丰度超过90%,属于武器级核材料。 这种操作无疑给核扩散埋下巨大隐患,国际社会普遍担忧会打开"潘多拉魔盒",可G7对此始终绝口不提,反而紧盯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说三道四。 这种是非不分的态度,根本没有资格谈论"国际安全"。 经济领域的双重标准同样毫不掩饰,这些国家为扶持本土产业,在新能源、半导体等领域投入大量补贴,可转头就指责中国搞"非市场行为",炒作所谓"产能过剩"。 他们心里很清楚,中国产业的发展依靠的是完整产业链和高效创新能力,绝非所谓的"不正当竞争"。 他们真正忌惮的,是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突破会冲击其长期垄断的市场份额,因此才想用舆论打压的方式遏制中国产业升级。 中方的坚决反对,绝非一时冲动的情绪化表态,而是有扎实的实力与法理支撑。 从经济层面看,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内需市场,全球过半主要经济体都将中国视为最大贸易伙伴,这种紧密的经济纽带难以轻易切断。 在科技领域,新能源汽车、5G等领域的突破有目共睹,越来越多的中国技术标准获得国际认可。 在国际合作中,中国从不搞排他性小圈子,"一带一路"倡议秉持共赢理念,已得到一百多个国家的支持。 中国的反对立场,本质上是对公平国际秩序的维护,而非反对国际规则本身。 这些年中国一直在推动建立更公平的国际秩序,金砖国家扩容、上合组织深化合作,都是为了让更多国家参与到规则制定中来。 这种"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"的治理理念,与G7"少数国家定规则"的霸权模式形成鲜明反差,这也正是G7感到焦虑的核心原因。 国际社会对此看得愈发清晰,G7的联合声明即便声势浩大,也无法逆转世界格局的演变趋势。 过去那种"七个国家就能左右全球走向"的时代早已落幕,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愿再做"沉默的大多数",希望国际规则能真正反映多数国家的利益诉求。 G7若仍固守霸权旧梦,继续奉行双重标准、干涉别国内政,只会在国际社会中愈发孤立。

0 阅读:79

评论列表

白云飘飘

白云飘飘

4
2025-11-20 10:57

还是八国联军的那帮老强盗

猜你喜欢

娱妮相约娱乐

娱妮相约娱乐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