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辛格早就说过,俄乌打久了,最先倒霉的不是美国,不是小国,是德国,德国这么多年,基本靠的是俄罗斯便宜的能源,特别是天然气,没有这玩意,德国的工业根本支撑不住,默克尔搞的北溪管道,直接是德国经济的命脉,没了它,德国就完了。 北溪管道,以前是德国的“宝贝疙瘩”,这条海底的天然气管道,每年给德国送来592亿立方米的天然气,占进口量的40%,默克尔当总理那会儿,德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,那叫一个“蜜里调油”。 俄罗斯赚外汇,德国用便宜气,工业生产红红火火,汽车、化工这些大企业赚得盆满钵满,2011到2021年,德国工业用气价格比欧洲平均水平低不少,GDP年年涨,能源密集型产业贡献超三成。 可2022年9月26日,一声巨响改变了所有,北溪管道被炸了!德国天然气价格“噌”地涨了300%,企业成本高得吓人,巴斯夫这种化工巨头,直接关了路德维希港的部分生产线,把产能搬到美国去了。 路德维希港的化工帝国,160年的老底子,说缩水就缩水,己二酸这些关键产品都停产了,德国经济研究所算了一笔账:2022到2025年,德国因为这事儿亏了2000亿欧元,相当于每个德国人掏了2400欧元! 德国政府一看,这不行啊,得想办法!于是他们喊出“绿色转型”的口号,说要加速搞可再生能源,到2030年让可再生能源占80%,还重启了煤电厂,可现实呢?比想象难多了! 德国为了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,砸了200亿欧元,可运输成本还是比管道气高40%,这钱花得肉疼,可再生能源短期内根本顶不上,德国现在77%的能源还得靠化石燃料,进口比例高达69.8%,这哪是转型?简直是“换汤不换药”。 能源涨价推高物价,2022年德国通胀率飙到10.4%,创二战后新高,柏林街头全是抗议的,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地区最惨,老人、残疾人这些弱势群体,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。 德国的能源危机,说白了,是地缘政治博弈的“牺牲品”,一方面,德国是欧盟老大,又是乌克兰最大的“金主”,已经给了乌克兰约280亿欧元军事援助,2025年还要再给30亿欧元。 另一方面,德国还被指控是北溪管道爆炸的幕后黑手,虽然没证据,但波兰拒绝引渡嫌疑人,欧盟内部也因为能源政策吵成一锅粥,德国的领导力,那是一落千丈! 基辛格说德国会倒霉,其实看透了德国能源战略的“死穴”——把命根子拴在别人裤腰带上,俄罗斯地大物博,能源自给自足,美国隔岸观火还能赚战争钱,唯独德国,既没了便宜气,又丢了制造业的底子,这场危机暴露了三个大问题: 1. 能源安全不能“一棵树上吊死”:德国以前55%的天然气靠俄罗斯,这哪是合作?简直是“把自己的脑袋拴在别人裤腰带上”,一打仗,立马完蛋。 2. 绿色转型得慢慢来:德国急着关核电站和煤电厂,可新能源还没跟上,能源结构“青黄不接”,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? 3. 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得平衡:德国在俄乌冲突里“选边站”,结果工业竞争力下滑,财政负担加重,老百姓还不买账,这买卖,亏大了! 未来德国要想翻身,得想清楚三个问题:怎么搞多元化的能源供应?怎么平衡绿色转型和经济稳定?怎么在国际上保护自己的利益,而不是跟着盟友瞎跑?毕竟,钱包不会说谎,历史,只会记住那些提前准备的人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