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真的“缺”这50万吨泰国大米吗?很多人以为这是一次“常规采购”,错了!真相是,这是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“首次访华”的“政治献礼”,而北京则用“钢铁订单”完成了“政治回礼”。 中国粮食自给自足根基稳固,50 万吨泰国大米进口绝非 “缺粮” 所致。 据国家粮储数据,我国稻谷产量形势喜人,已连续十四年稳定在 2 亿吨以上。2024 年产量高达 2.0753 亿吨,经加工成大米后,市场储量丰沛,为粮食安全筑牢根基。 “谷物基本自给、口粮绝对安全” 的安全红线已然稳固筑牢。 大米自给率常年维持在 95% 以上,东北粳稻与南方籼稻双擎助力,稳稳保障国人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中。 国际通行的 17% 粮食库存消费比及格线,我国早已大幅超越,进口大米更多是为了丰富百姓餐桌,满足对泰国香米等特色品种的口味需求。 2025年这一特殊时空背景,赋予了这笔50万吨大米订单以深刻内涵。在时代的宏大叙事里,此订单不再仅是简单交易,更蕴含着别样的、值得探寻的深层意义。 今年恰逢中泰建交50周年,意义非凡。 与此同时,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自2016年登基后,首次对中国展开正式国事访问,此访无疑将为中泰两国友好关系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 对泰国而言,大米产业既是经济支柱也是国家名片,作为全球大米出口头号玩家,近年面临越南、印度的市场竞争与粮价波动压力,2024 年对华出口仅 47 万吨且呈下滑趋势。 国王访华带来的 50 万吨订单,不仅超越去年全年出口量,为泰国农民拓宽销路、提振出口数据,更成为承载诚意的政治信物,彰显对中泰关系的重视。 在礼尚往来的传统情谊中,中国的回礼之举尽显诚意。这份回礼精准对焦泰国发展所需,于友好互动间,为两国情谊添彩,也为泰国发展助力。 近年泰国大兴土木推进基建,轨道交通、公路桥梁等项目对钢铁需求旺盛,但自身炼钢产能不足、技术有限,陷入 “有规划缺建材” 的困境。 中国钢铁产业产能居世界前列,质量上乘、价格合理,更可配套提供施工技术支持。 在此情形下递出的钢铁订单,无疑是一场润泽产业发展的“及时雨”。 这种 “特产换刚需” 的合作,既消化了中国钢铁优质产能,助力企业出海,又为泰国基建提供了关键支撑,深化了 “一带一路” 框架下的合作默契。 这种互利互动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。明清之际,泰国商贾便载米来华,以之换取丝绸、瓷器。返程时,取“广东制造”石雕为压舱石。 岁月流转,如今曼谷大王宫的石像之上,往昔印记犹存。如今的 50 万吨大米与钢铁订单,正是这一历史故事的 2.0 版本,钢铁取代石雕,成为支撑泰国现代化建设的 “新压舱石”。 这场合作绝非如西方媒体恶意炒作的那般,是所谓的“资源掠夺”。实际上,它是一场切切实实、互惠互利的双赢之举,为双方发展都带来积极影响。 优质香米登上中国百姓餐桌,使饮食选择更为丰富多元;中国钢铁助力泰国基础设施建设,让项目推进显著提速,双方合作共谱发展新篇。 2025 年前三季度,中泰贸易额已达 8200 多亿元,同比增长 18%,50 万吨大米的金额虽只是其中零头,却成为撬动双边关系的重要切入点。 在政治互信与经济互补的双重驱动下,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友好合作,正书写着互利共赢的新篇章。 参考资料:1.中泰建交50周年,科技+安全+民生全开花|凤凰聚焦——2025-11-17 21:46·凤凰卫视 2.守住管好“天下粮仓”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——2024-10-16 22:12 来源: 新华社 3.广东湛江钢铁基地开通首条泰国班轮航线——中国新闻网 2025-08-03 16:57:29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