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29年鲁迅和许广平避孕失败,许广平意外怀上了儿子,一直想丁克的鲁迅,看到儿子

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-11-20 13:45:17

1929年鲁迅和许广平避孕失败,许广平意外怀上了儿子,一直想丁克的鲁迅,看到儿子第一眼,忍不住撇嘴说:“是男的,怪不得这样可恶。” 屋外秋风瑟瑟,屋里却满是生活的琐碎。谁能想到,这个总用文字痛批旧社会的硬汉,竟然在家里被一个小娃娃逼得手忙脚乱? 鲁迅嘴上说着“不喜欢孩子”,现实却是,他宠溺地摸着海婴的头,叹气又微笑。这场面和教科书里的“民族魂”判若两人,也和他曾坚定要过“丁克”生活的誓言背道而驰。到底是什么,让鲁迅从冷峻的思想斗士,变成了一个温柔的老父亲? 鲁迅刚二十多岁,老家绍兴的春天还带着湿冷。他被母亲一纸家书催回家成亲,新娘朱安,裹着小脚,穿着红嫁衣,脸上带着不安。两人站在老宅的厅堂里,隔着一层厚厚的时代距离。鲁迅是新文化的热血青年,朱安却是旧礼教下的温顺女子。 他们的婚礼,按部就班,闹哄哄却没多少温情。婚后没多久,鲁迅便离家北上,读书、教书、漂泊,家里只剩朱安和婆婆相依为命。朱安每日起早贪黑,照顾家务,服侍婆婆,安静地等着丈夫回家。她喜欢用蜗牛做比喻,觉得只要慢慢爬,总有一天丈夫会回头。现实却是,她的青春年复一年地耗在空寂的屋檐下。 鲁迅始终没有和朱安离婚。有人说他太孝顺,舍不得伤母亲的心;有人觉得他为朱安的命运担忧,怕她一旦失了“周夫人”的名分,人生会陷入困顿。 鲁迅曾对好友荆有麟说,朱安就像母亲送给自己的一件礼物,自己只能负责供养,谈不上什么爱情。这个男人一生反对封建礼教,但在婚姻里却被孝道和责任牢牢束缚,只能用经济保障和名分弥补朱安的孤独。朱安表面安稳,内心却满是无奈。她守着一个只在名分上的丈夫,情感的账本里只剩空白。 那年春天,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讲课,台下有个年轻的广东姑娘格外引人注目。许广平,短发,敢说,参加过学运,眼里有光。两人开始通信,几百封《两地书》,从讨论文学谈到人生理想。 许广平崇拜鲁迅的才华,鲁迅欣赏她的胆识。师生情谊逐渐升温,鲁迅和许广平在上海公开同居,过上了新式家庭生活。 他们坦率地讨论婚姻、生育,鲁迅已年过四十,深知乱世养娃有多难。他不想孩子拖累事业,也不愿许广平牺牲自我。两人一拍即合,决定做“丁克”,把精力都投入到社会斗争和文学创作中。 一个意外彻底打乱了计划。许广平竟然怀孕了。得知消息的那一刻,鲁迅和许广平都懵了。鲁迅在日记中写道,自己又惊又怕,担心孩子出生会让生活天翻地覆。 两人一度犹豫,要不要留下这个孩子,许广平的态度坚定,她希望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。鲁迅看着许广平的坚持,内心软了。最终,他选择尊重许广平,也接受了新生命的到来。这次转折,不单是家庭的决定,更是鲁迅对责任的再次认可。 孩子出生那天,鲁迅在产房外焦躁地来回踱步,连平时最镇定的样子都不见了。据当时的朋友内山完造回忆,鲁迅那天坐立不安,脸色比许广平还苍白。 终于听到婴儿啼哭,鲁迅冲进产房,第一眼看到儿子,脱口而出:“臭小子,怪不得如此可恶。”这句听起来像抱怨,实际上是鲁迅式的幽默。所谓“可恶”,更多是调侃怀胎的辛苦,也是一种父爱的笨拙表达。鲁迅的柔软,从那一刻开始,藏不住了。 父亲身份让鲁迅变了许多。原本对孩子没兴趣的他,成了家里最宠孩子的那个人。海婴想玩就玩,不喜欢读书也行,鲁迅从不强迫。孩子生病时,他用自己学过的医术亲自上阵。 海婴淘气扰邻,鲁迅只是摇头笑笑,从不责骂。家里“严母慈父”,许广平负责管教,鲁迅永远护短。孩子的名字,鲁迅也说随便改,觉得没有什么必须遵守的规矩。父子俩的日常,充满了琐碎的小事和温柔的默契。 参考资料: 光明网:鲁迅怎样做父亲

0 阅读:92
源源谈国际趣事

源源谈国际趣事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