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9年,耿飚意外发现中国援阿尔巴尼亚的大量化肥被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,任凭日晒雨淋失效;明明没有棉花却要求中国援建纺织厂,从中国进口棉花加工成布匹再返销中国牟利;并且阿方提出的军事项目数量远超其国防需求。 说起中国和阿尔巴尼亚那段关系,很多老一辈人都记得“同志加兄弟”的口号。阿尔巴尼亚是欧洲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,1949年11月就建交了。到了60年代初,中苏闹翻,布加勒斯特会议上苏联带头批中国,东欧国家都跟着走,就阿尔巴尼亚站出来支持中国。从那以后,两国关系一下子升温,中国把阿尔巴尼亚当成欧洲唯一的社会主义伙伴,援助那是真的大手笔。 从1954年开始算,到70年代末,中国给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军事援助总共超过90亿元人民币,有的资料说上百亿。那时候阿尔巴尼亚才200多万人,人均下来四五千块钱。要知道,当时中国老百姓一年工资才几十块,很多人还吃不饱。这笔钱在中国自己经济最难的时候拿出来的,粮食短缺时期甚至把从加拿大买的小麦直接转运给阿尔巴尼亚。 援助内容五花八门,工业项目142个,建了钢铁厂、化肥厂、纺织厂、水电站、炼油厂啥的。农业上派专家教种水稻,军事上给坦克、飞机、潜艇、导弹,连挎包水壶都不落。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和谢胡要啥给啥,他们公开说,你们有的我们也要,像弟弟跟哥哥要东西,不跟你们要跟谁要。谢胡甚至说,从没想过还钱的事。 耿飚1909年生在湖南醴陵,早年当矿工,1928年入党,参加长征,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打过大仗。新中国成立后转外交,先后驻瑞典、巴基斯坦、缅甸。1969年九大当选中央委员,中央挑他去阿尔巴尼亚当大使,这是九大后第一个外派大使。周恩来亲自谈话,交代方针是加强团结、友好合作。耿飚从广州飞,经巴基斯坦转机,5月16日到地拉那。 耿飚到任后到处跑项目,本来以为援助用得好好,结果一看问题一大堆。先说化肥,中国援建了好几个化肥厂,年产20万吨,平均每公顷地分400公斤,这数字在中国农民做梦都不敢想。可当地就把化肥随便堆田边地头,日晒雨淋全失效了。耿飚去合作社劳动,看到一袋袋白花花的化肥敞着口,风一吹粉末飞,雨一冲结块成废品。 纺织厂更离谱,阿尔巴尼亚自己没棉花,却非要中国建厂,还得中国用外汇从埃及买棉花运过去。织成布做成衣服,又通过中阿轮船公司卖回中国赚钱。炼油厂也是,中国从意大利高价买设备,本来给自己用,结果转给阿尔巴尼亚,他们自己瞎安装,坏了又要中国再买零件换。耿飚去参观,官员当面抱怨中国设备不行,亏损全怪中国。 军事援助更过分,要的东西多到离谱。主战坦克几百辆,歼-7飞机刚试飞成功他们就张口要。苏联以前给的三艘潜艇,苏阿翻脸后扣一艘,不会修还得中国派专家去弄。听说中国东北有滑雪部队,他们也想要一套,问耿飚:你们给不给?耿飚反问:你们有那么大雪吗?码头上海岸扔满中国无缝钢管和电缆,有些生锈了,有些被当地人拖回家搭花架子、铺路、甚至建厕所。 浪费到处都是,马路电线杆用中国优质钢管,在中国这东西只给特殊工程用。他们拿中国钢筋水泥建了一万多个纪念碑,全国修水泥地堡,本来防敌,结果没事就养鸡。电视台要每个农业社一台,那时候北京上海黑白电视都稀罕,农村想都不想。非生产项目投资占国家总投资24%,劳动力不够用,还得中国派几万人去帮建。 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态度也硬气。霍查说中国有的他们也要有,谢胡直接说不跟中国伸手跟谁。1969年中苏柯西金来北京谈边界,缓和一点,阿尔巴尼亚就不高兴了。国庆招待会上霍查讲故事暗示中国警惕不够,机场接人谢胡说机场好,但苏联飞机永远别想降落。宴请耿飚时,两人直白要东西,说中国副总理李先念来,就想通过耿飚多要点援助。 这些事耿飚看在眼里,国内当时还穷,老百姓凭票买东西,领导人吃饼干青菜下饭。他知道说实话有风险,但还是写了19页报告,全是数据和例子,寄给乔冠华。报告说援助主观好心,但客观养成对方懒惰依赖,加重中国负担,建议调整规模和方式。 乔冠华看后佩服,转上报中央。毛泽东看完说,耿飚敢说真话,是好大使。李先念后来见耿飚,说你胆子大,我早有意见没机会说。周恩来也表扬了。这报告影响不小,让中央意识到无限援助不行,得务实。 从那以后,中国援外开始变调。1970到1973年,跟意大利、奥地利、希腊、德国等建交,英国升大使级。1971年乒乓外交打开中美大门。外交从一边倒转向独立自主,不再看立场不看实际。 1978年阿尔巴尼亚批中国三世界理论,要更多援助,中国给不起,关系彻底破裂。中国停援,撤专家。阿尔巴尼亚后来自己封闭,经济崩了。霍查死后,拉米兹·阿利雅上台,90年代转民主,跟中国关系才慢慢恢复正常。 耿飚1971年回国,当过对外联络部长、广播局长、国务院副总理、国防部长,是唯一没军衔的国防部长。2000年去世,91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