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报!快报 日本突然宣布了 11月19日,据日本共同社报道,多方消息来源称,日本政府已向美国出口了“爱国者”防空导弹。(九派新闻) 一枚导弹的出口,真的只是“补库存”那么简单吗? 日本的导弹,第一次堂而皇之卖给了美国。 不是零件,不是技术,是整枚“爱国者-3”防空导弹。就在最近几天,合同已经履行完毕,导弹全部交付。日本政府没说数量,但动作干脆利落。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军品维修合作,而是实打实的成品武器交易——而且是杀伤性武器。2024年12月刚改的“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”,2025年11月就落地执行,这速度,快得让人有点坐不住。 过去几十年,日本谈武器出口色变。1967年那套“武器出口三原则”,核心就一条:基本不卖。哪怕你给我图纸让我代工,我也只敢做螺丝钉,不敢把整件武器拿出去交易。可现在呢?名字一换,“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”上台,字面都“温和”了,实质却大转弯——从“原则上不许卖”,变成了“原则上可以卖,只看条件”。 这次卖给美国的“爱国者”,就是按美国授权、日本三菱这些企业组装生产的。以前只能出口零部件,现在连成品都能打包送人。规则刚松,第一单就给了美国。理由也摆得明明白白:美军忙着援乌,自家防空导弹快打光了,库存告急,得找盟友“借点货”。 听起来合情合理,对吧?但问题就在这儿:日本说这批导弹只供美军在“印太地区”使用,不会转手给第三方。这话你信几分?美国这几年对外军援是什么节奏?F-16、艾布拉姆斯、爱国者系统,哪一样不是先说“自用”,最后转头就送乌克兰?日本现在帮美国补弹药,表面上是“支援盟友”,实际上,是不是也在间接参与一场远在欧洲的战争? 中国军事专家张学峰说得直白:这不是“出口”,这是“松绑”。日本正在一步步撕掉战后给自己贴上的“和平标签”。从禁止出口武器,到允许技术合作,再到如今直接卖导弹,每一步都踩在政策边缘试探,而这一次,是彻底跨了过去。 这背后,不只是帮美国解燃眉之急。日本自己也有算盘。三菱重工这些军工企业,终于能名正言顺赚军火钱了。过去几十年,日本军工靠自卫队那点订单,规模一直上不去。现在打开出口闸门,不仅能赚钱,还能反向刺激本国军工技术升级。你看他们今年6月试射的国产远程导弹,射程直接突破1000公里,还计划在南鸟岛建新靶场,2026年就要投入使用。这不是“专守防卫”,这是为远程打击能力铺路。 更值得警惕的是,这扇门一旦打开,就很难再关上。去年,日本用“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”名义,向菲律宾提供雷达系统。名义上是“无偿援助”,可设备是实打实的军用装备,流程也走的是防卫省出口通道。这不就是变相的军售?现在对美国开了成品出口的口子,下一步会不会轮到澳大利亚、印度,甚至更多“志同道合”的国家? 东亚的安全格局,正在被重新定义。日本的军事动作越来越主动,防卫预算连年攀升,武器出口限制一再放宽。这些变化不是孤立的,它们像一块块多米诺骨牌,推倒一个,后面的就跟着动。 我们当然希望和平,但历史告诉我们,和平不是靠一纸承诺就能维持的。日本曾有过侵略的黑暗篇章,亚洲邻国对它的军事动向保持关注,不是小题大做,而是基于血的教训。 现在,它开始卖导弹了。下一个动作是什么?我们不知道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当一个国家的军工机器开始加速运转,当它的武器开始流向国际市场,它的战略意图,就不再只是“防御”两个字能概括的了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
用户18xxx51
是时候把它废了。
心语
地图最好不见有个岛国
千里单骑闯天下
禁止向日本军工企业出口稀土!
金子
放虎归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