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场历史性豪赌正在上演,美国几乎所有顶级公司都ALLIN人工智能,谁也不敢下桌

惜陈谈娱乐 2025-11-21 07:40:16

一场历史性豪赌正在上演,美国几乎所有顶级公司都ALL IN人工智能,谁也不敢下桌。就连一向稳健的巴菲特都坐不住了,跟着英伟达的节奏下场入局。 这不是盲目跟风,而是生死抉择——现在退出,未来就会沦为二线;留在桌上,哪怕可能赌输,也有翻盘的机会。 2025年第三季度,巴菲特首次建仓谷歌母公司Alphabet,买入1784万股,斥资约43亿美元,直接跻身十大股东。 这个举动释放了强烈信号,连价值投资的标杆都认可AI的长期价值,科技巨头们自然更敢加码。 近期美国科技公司掀起发债狂潮:亚马逊11月发行150亿美元债券,吸引800亿美元认购;谷歌在美国发债175亿美元、欧洲发75亿美元;Meta 10月发行300亿美元债券,创年度最大规模;甲骨文9月筹资180亿美元。 这些钱几乎全流向了AI——数据中心、芯片采购、技术研发,2025年第三季度,微软、谷歌等五家巨头的AI相关资本支出就高达1275亿美元,2026年计划投入更超3000亿美元。 英伟达更是这场豪赌的领头羊,截至2025年10月底,其Blackwell系列GPU已出货600万枚,还有2000万枚待交付订单,直接锁定5000亿美元收入。 这款2024年3月发布的芯片,性能是前代的30倍,能耗却大幅降低,成为科技巨头争抢的核心资源,台积电4NP工艺生产线都在为它全力赶工。 AI热潮还带火了上游产业链,M9材料的盛宴已然临近。2025年石英布需求同比激增180%,M9树脂市场规模突破47亿美元,钻针作为芯片制造关键耗材,订单排期已到2026年。 这些材料的短缺,甚至倒逼台积电调整产能优先级,足以见得AI产业链的火爆程度。 但狂欢背后也暗藏隐忧,2025年11月,美股AI八巨头市值一周内蒸发5.6万亿元,高盛预警未来1-2年AI资产可能回调20%。 OpenAI 2024年研发投入150亿美元,商业化收入却不足30亿美元,至今未实现正向现金流,让人担忧巨头们的投入能否收回。 不过目前巨头们的AI产品已有初步成效:Meta AI月活超10亿,全球每8个网民就有1人使用;微软AI功能月活达9亿,云服务中AI相关收入单季数十亿美元。 中美AI竞争也在悄然升温,美国靠资本驱动抢技术制高点,中国则靠场景落地建产业根据地。 美国数据中心电价高达0.21美元/千瓦时,是中国补贴后电价的3.7倍,长期来看,成本优势可能让中国在算力竞争中占据主动。 网友对此看法不一,有人说“这是技术革命,值得all in”,也有人担忧“借钱烧钱不可持续,迟早暴雷”。 在我看来,这场AI豪赌本质是技术迭代的必然,就像当年的互联网革命,只有敢于投入的玩家才能留在牌桌。 但风险同样真实,那些只烧钱不落地的公司终将被淘汰,而能把AI技术转化为实际收入的企业,才能笑到最后。 M9材料等上游产业会跟着受益,全球科技格局也可能因此重构,中美在算力、场景、产业链的竞争,将决定未来十年的行业走向。 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或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

0 阅读:54
惜陈谈娱乐

惜陈谈娱乐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