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午在家看了部2023年的电影《学爸》。故事讲述了雷大力(黄渤饰)为了让儿子雷小米能够拥有更高的人生起点,在单亲妈妈刘真真(闫妮饰)的带领下,被迫卷入了“幼升小”的激烈角逐。 接着,又在好朋友火哥夫妻的影响下,不惜倾尽所有购入学区房,重重压力让父子二人的生活变得不堪一击。最后,雷小米小姨的出现,终于让雷大力领悟了“拼娃”的本质是“拼父母”…… 片子的雷大力为了儿子小米可真是拼尽全力了,假结婚、卖澡堂,甚至到最后只有一个愿望,只要儿子能上个好学校,他可以不认孩子。鸡娃的尽头成了抛弃。电影看到这里,我吓出了一身冷汗。故事情节实在太癫狂了,编剧真敢编,导演也真敢拍。 我家也鸡娃,但要我为了儿子所谓的光明前途而抛弃他,我是万万做不到的。还好,电影的最后回归正常人思想范畴。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特别引起我的共鸣,就是买学区房。 学区房这个词应该是十多年前炒起来的。之所以印象深,全皆因隔壁邻居。 我家隔壁邻居,在2015年暑假搬进来。之前,他们家住在大兴亦庄的大房子里。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资源,他们卖掉了亦庄两套大房子,湊齐了现金800万买下了这套三居室。 房子未被亦庄邻居买下之前,房东挂在网上已有半年。不是卖不出去,是房东儿子出国留学需要钱,她只接受全款一次性付清。 亦庄邻居是本地土著,在亦庄有三套因修建地铁拆迁补偿的超级大房子。为了孩子,家人毫不犹豫地一掷八百万。十年过去,现在看来是值得的,因为孩子小升初时电脑派位去了本区头部初中,中考又顺利升入另一所头部高中,两年后考入985211大学看起来不是梦。 假如要我学邻居这样做,我肯定做不到,因为没钱。我们现在的房子是在房价还未涨起来的时候买的,当时没有孩子。其实当时贷款买下这套小两居,首付也用尽了我和老公攒的钱。那时候,我们工作才几年,但又希望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间房。买这套房子是因为看上了这里的交通方便,出门走几步就是地铁公交。 住进来时间长了,才知道原来这个小区马路的对面有个区重点小学,附近还有好几个区重点中学。 当然,我们也想过换房,不换别处去,只想换隔壁的三居室。所以在房东挂牌卖房后我也找过房东打探情况。但房东一口就拒绝贷款这个提议。 最后,几经周折,房东如她所愿把房卖给了需要的人,也就是如今我家的亦庄邻居。 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这世上,大部分的父母为了孩子能成才都愿意倾其所有,然而,这所有必须是真的有,而不是根本没有,却去强攀。踮起脚尖的强攀撑得了一时,却撑不了很久。毕竟人需要脚踏实地才能走得稳,踮起脚尖走路迟早都要残废。 治愈学电影 学爸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