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微风]11月19日通报,云南,男子收购冰糖橙,和女子说好要全黄的,可第二天到果园发现大半都是绿的,男子避免果农损失,称会收走摘下来的,其他不要了,但要女子把多余的空箱钱退了,女子不愿意,说他们那里果有点黄就是熟的了,男子来到他们地方就要按照他们的规矩来,要求男子懂得入乡随俗。 (信源:羊晚视频——河北男子收购冰糖橙疑被套路) “说好了要全黄的冰糖橙,怎么摘下来大半是绿的?”云南水塘镇的果园里,老李蹲在满地橙子旁,愁得烟一根接一根地抽。 前一天还爽快交了5000元定金、买了560个塑料空箱的他,此刻看着半青半黄的橙子,只觉得头都大了。 更让他窝火的是,当他提出退空箱钱时,果农大姐一句话把他顶了回去:“到了我们这儿,就得按我们的规矩来,有点黄就是熟了!” 老李是做水果网销的,这次来云南收冰糖橙,就是奔着当地的好口碑。11月中旬的一天,他在集市上遇到了卖橙的王大姐,两人一聊就敲定了合作。 “我要全黄的,表皮光滑没斑点,用来发网销,品相很重要。”老李特意强调了三遍。王大姐拍着胸脯保证:“放心,我家果园的橙子都熟透了,全是你要的样子。” 见对方爽快,老李也没多犹豫。当场掏出5000元现金做定金,又在附近农资店花840元买了560个塑料框——每个1.5元,专门用来装第二天要摘的橙子。 王大姐揣着定金,热情地留老李吃了顿农家饭,席间还说要多送他几十斤橙子尝尝,气氛格外融洽。 可第二天一早,老李跟着王大姐到果园,刚进园就傻了眼。果树上挂着的橙子,一半是青绿色,一半是浅黄色,完全不是他要的“全黄”。已经摘下来堆在路边的几筐,更是青多黄少,有的表皮还带着青涩的斑点。 “大姐,这不是我要的橙子啊,这么多绿的,发出去客户肯定要退货。”老李急得声音都变了。 王大姐却一脸淡定:“我们这儿的规矩就是这样,橙子只要蒂部有点黄就算熟了,口感绝对甜。你是外地来的,不懂我们的行情。” 她随手摘了个半青半黄的橙子,剥开递过去:“你尝,保证甜到心尖儿。”老李咬了一口,味道确实还行,但表皮的颜色,根本过不了网销的“颜值关”。 全黄的冰糖橙是完熟果,糖分积累足,表皮有光泽,适合长途运输和网销;半青半黄的是“转色期”橙子,虽然可能口感不酸,但表皮易失水,运输中容易出现黑斑,网销差评率会飙升。 老李不想把关系闹僵,也知道橙子摘下来不易,就退了一步:“已经摘下来的这些,我就算亏点也收了,免得你不好处理。但没摘的我就不要了,你把5000定金和空箱钱退我一部分,空箱我也用不上了。” 可他的退让,却被王大姐当成了“好欺负”。 “定金不能退,我为了给你留橙子,推了好几个收购商。空箱是你自己买的,跟我没关系,凭啥要我退钱?”王大姐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,嗓门也提高了不少。 周围几个村民围过来,都帮着王大姐说话,说老李“挑剔”“欺负本地人”。 争执不下,老李只能报警。11月17日和18日,水塘镇派出所的民警两次到场调解。 老李拿出手机里的网销订单截图,解释道:“我不是故意挑刺,我这订单上写得清清楚楚,要全黄冰糖橙,发绿的过去,客户一投诉,我不仅要退款,还要赔违约金。” 王大姐却始终坚持“本地规矩”,说:“我们祖祖辈辈都这么卖橙子,从来没人说绿一点就不行。他来我们这儿收果,就得入乡随俗,不能按他的规矩来。” 民警试着调和,提议王大姐退3000定金和空箱钱,可王大姐只愿意退1000元,双方没谈拢。 水塘镇人民政府也介入了此事。工作人员告诉老李,当地确实有“橙子带点黄就可采收”的说法,因为山区温度低,橙子转色慢,村民们习惯以“口感”判断成熟度,而非单纯看颜色。 但从商业合作角度,王大姐没按约定提供符合要求的橙子,确实存在违约。 截至11月19日,事情还没完全解决。核心矛盾就两个:5000元定金该退多少?840元空箱钱该不该王大姐承担?网友们得知后,纷纷站队老李:“商业合作讲的是约定,不是本地规矩”“果农大姐太不讲理,定金必须退大部分”。 也有网友说:“可能是沟通误会,最好还是各让一步。” 律师也给出了建议:根据《民法典》,双方约定了橙子“全黄”的标准,王大姐提供的货物不符合要求,属于违约,应退还部分定金;空箱钱是老李为履行合同产生的合理支出,因王大姐违约导致合同无法继续,王大姐应承担部分损失。 这件事也给做农产品生意的人提了个醒:合作前一定要写书面合同,把货物标准、定金退还条件等写清楚,别只靠口头约定。尤其是跨地区收购,要提前了解当地的习惯,但商业合作的核心,还是“按约定办事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