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靖问张凌赫,拍那么多吻戏啥感觉?这哥们儿轻飘飘一句:习惯了。但真正有意思的,其实不是“习惯了”这三个字,而是它背后那个我们越来越陌生的东西——职业感。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个访谈,说很多老戏骨,拍完一条激烈的对手戏,导演一喊“咔”,俩人立刻抽离,开始讨论刚才那场戏机位怎么怎么样,情绪哪里还能再给一点。上一秒还恨得你死我活,下一秒就成了技术复盘会。这在他们那代人眼里,是本分。现在不一样了。我们好像更喜欢看演员“入戏”,最好是戏拍完了,人还没走出来,把戏里的感情延续到戏外,这样才觉得“真”。但这种“真”,对演员来说,到底是一种专业,还是一种消耗?我有时候也分不清。就像我们工作,都说要有专业精神,上班就是上班,下班就是下班,别把情绪带回家。可真做起来,太难了。客户一个电话,老板一条微信,瞬间就把你的生活和工作搅在一起,边界感越来越模糊。张凌赫这句“习惯了”,可能有人觉得是敷衍,但我反而觉得,这是一种清醒的自我保护。他很清楚,演戏是他的工作,吻戏是工作的一部分,跟办公室白领做PPT、跟工地师傅砌墙,本质上没区别,都是靠手艺吃饭。把工作当成工作,才能长久地做下去。我们这些打工人,其实也需要这种“习惯了”的心态。习惯了甲方的无理要求,习惯了老板的半夜鸡叫,不是麻木,而是心里清楚,这都是工作要面对的一部分,我要做的,就是专业地解决它,关掉电脑,回归我自己的生活。金靖的追问,更像是把这个职业话题拉回了世俗的人性层面,而张凌赫那句“收工之后”,妙就妙在,他既守住了职业的边界,又给这个有点冒犯的问题一个极具情商的出口。他没有说“这是工作,我们是专业演员”,那太硬了,像在说教。他也没顺着话说下去,那又太轻浮。他就那么轻轻一点,告诉你:工作时间,我们谈工作;工作之外,才有谈论“其他”的可能。这界限感多清晰。这可能才是我们现在最缺的东西,分得清舞台和生活,分得清什么是表演,什么是自己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