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6年起,一重庆男子吃草上瘾,34年吃了40吨草,闻到肉味就想吐,每天就靠吃

枕猫啊大世界 2025-11-23 01:53:17

1976年起,一重庆男子吃草上瘾,34年吃了40吨草,闻到肉味就想吐,每天就靠吃草充饥,身体非常健康,后来去医院一检查,医生才道出了真相。 把时钟拨回到1976年。那一年,刘太军才是个年轻小伙子。 那个年代,日子过得紧巴,吃饱饭都不是件容易事。但刘太军面临的麻烦,不仅仅是饿肚子。他得了一种怪病,肚子莫名其妙地疼,还得了个浑身浮肿的毛病。那时候医疗条件有限,加上兜里比脸还干净,去大医院看病简直是奢望。 俗话说,病急乱投医。农村里总有些土方子,老一辈人常说“草药草药,草就是药”。刘太军疼得实在受不了,心一横,想着反正也没钱买药,不如试试这山里的草。 他第一次尝试的,并不是咱们路边的杂草,而是有些药理作用的植物。谁知道,这一口下去,神奇的事情发生了。 那种清冽的草汁顺着喉咙流进胃里,原本火烧火燎的胃,竟然感觉到了一丝清凉和舒缓。肚子不那么疼了,那种抓心挠肝的饥饿感也消失了。 对于一个长期忍受病痛和饥饿的人来说,这种感觉简直就是救命稻草。 从那以后,刘太军就像发现了新大陆。他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草。一开始还是为了治病,为了填饱肚子,可慢慢地,事情的性质变了。他发现自己对草产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依赖。 咱们常说习惯成自然,但刘太军这个习惯,实在是太反自然了。 随着吃草量的增加,他的身体机能似乎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。最明显的,就是对油腻食物的排斥。 大概是由于长期摄入大量的植物纤维和生冷汁液,他的肠胃环境发生了彻底的改变。有一次,家里难得开了荤,做了一顿肉。刘太军刚端起碗,那股子原本诱人的肉香钻进鼻孔,他瞬间感觉胃里一阵痉挛,哇的一声就吐了出来。 从那以后,他就彻底告别了肉类。他的食谱变得极其简单,或者说极其“绿色”。 每天天刚亮,别人是去菜市场买菜,他是去山坡上“进货”。他挑草还挺有讲究,太老的不要,嚼不动;有毒的不要,这个是生存本能。他最爱吃的是那种鲜嫩多汁的牛草、秧草。 看着他吃草的样子,确实挺震撼。不需要沙拉酱,不需要在那儿煮熟了拌调料,直接生吃。他形容那个味道:“脆生生的,有点甜,比肉好吃多了。” 在周围邻居眼里,刘太军成了个异类。大家背地里叫他“牛人”,这个词儿在这儿可不是夸他厉害,是说他像牛一样。 这时候肯定有朋友要问了,人毕竟是人,光吃草,营养跟得上吗?身体不垮吗? 奇怪就在这儿。这刘太军虽然吃草,但干起农活来力气一点不比别人小,面色红润,甚至比同龄人看着还精神点。这就更让大家觉得玄乎了,难道他真有什么特异功能? 三十四年,40吨草。这个数字听起来惊悚,但它是日复一日累积下来的。 咱们来分析分析。普通人如果像他这么吃,估计早就因为胃结石或者营养不良送进ICU了。人的消化系统和牛羊不一样,我们没有四个胃,也没法像反刍动物那样利用微生物去分解纤维素。 那么,刘太军凭什么没事? 随着媒体的曝光,刘太军的名气越来越大,各路猜测也是满天飞。终于,在2010年前后,有医院决定免费为他做一次全面检查,想要解开这个医学谜题。 检查那天,医生护士都围了不少人,大家都想看看这个“铁胃”到底长啥样。 检查结果出来后,医生看着报告,表情凝重又带着一丝恍然大悟。真相,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玄幻,但足以让人深思。 医生给出了几个关键的结论: 第一,他的胃,确实“异于常人”。 经过三十多年的撑大,刘太军的胃容量比普通人大得多。胃壁肌肉为了消化那些难缠的粗纤维,变得异常发达。这就是人体强大的适应能力,为了生存,器官自己完成了“进化”。 第二,这就是典型的“异食癖”。 医生指出,刘太军当初吃草,可能是因为身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,或者是心理因素导致的。在那个特定的匮乏年代,吃草缓解了身体的不适,大脑就建立了一种“吃草=舒服”的奖赏机制。久而久之,这就成了一种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成瘾。 第三,关于“健康”的假象。 虽然刘太军看着精神,但检查显示,他的身体其实并没有那么健康。长期缺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,导致他有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。而且,生吃草是非常危险的,寄生虫感染的风险极高。他之所以没出大问题,只能说他命大,加上常年劳作代谢快,但这绝对不是一个值得提倡的养生方式。 所谓“闻到肉味就想吐”,纯粹是因为肠胃菌群已经完全适应了素食环境,对油脂失去了分解能力,产生的一种保护性排斥反应。 刘太军的故事,真相大白了。没有神话,只有人体在极端环境下的无奈妥协和顽强适应。

0 阅读:445

评论列表

花熊猫

花熊猫

2
2025-11-23 11:06

资本家狂喜

扶阳中医

扶阳中医

2
2025-11-23 11:07

主要是学会反刍了

喵喵

喵喵

2
2025-11-23 10:12

什么时候能进化成对挣钱上瘾就好了,就是那种今天没赚到500块就跟没吃饭一样

猜你喜欢

枕猫啊大世界

枕猫啊大世界

感谢大家的关注